張濤
摘 要: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根本在于育人,應有立德樹人的擔當,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人文教育,挖掘學科知識內在的道德意義,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關鍵詞:政治教學;生命質量;學科素養;公民意識
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功能是全面而整合的——能對學生進行生活技能教育、學科素養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人格養成教育,它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如何讓政治課成為煥發學生正能量的魅力磁場,是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一、直面生活,提高生命質量
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學只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世界,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來豐潤文本理論,易于把白紙黑字轉化為學生的生活體驗,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通道,才會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有用性,從而提高生活、生命質量。因此政治教學應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一些知識和技能,應重視學生的生活感悟和生命價值,這是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如在教學“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時,我通過循循誘導,讓學生認識到貨幣產生以后,被賦予了一種功能——貯藏手段,這是理解貨幣神奇性的突破口。當人們憑借智慧性的勞動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時,這些財富便以貨幣的形式保存下來,人們對金錢的膜拜歸根到底是對人類富有智慧性勞動的折服和崇拜,一個人創造越多的社會財富所擁有的貨幣量就越多。學生聽了豁然開朗,認識到自己的生活來源是父母的勞動所創造的,將來要過美好生活,必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課后我組織學生開了一次“用好零用錢”的主題班會,用所學知識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追尋本質,提升學科素養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思想政治課內容屬于形而上的學問。但道不遠人,課堂教學從現實生活出發,目的是通過接地氣的方式,讓高高在上的思想政治課煥發活力,體現學科本質,凸顯學科價值,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
如在教學“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時,可以把《西游記》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運用到課堂上。例如:孫悟空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其長得像猢猻,學界認為在西行途中玄奘法師收的弟子胡人石磐陀是孫悟空的原型。也有學者創新地提出了石磐陀乃胡僧,胡僧與“猢猻”音近,“唐僧取經,胡僧幫忙”經演化為“唐僧取經,猢猻幫忙”,為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另外,菩提老祖曾敲孫悟空三下以示三更時分前來學道,吳承恩的這一描述應是受到五祖弘忍暗示徒弟慧能深夜前來并單獨向慧能傳授《金剛經》以及把傳法的袈裟付與慧能之事的啟發;孕育孫悟空的仙石的尺寸三丈六尺五寸高,周長二丈四尺,這與當年吳承恩在新野縣做官時所用的議事臺的尺寸一樣。《西游記》作為一部小說,屬于意識層面,其反映的內容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是憑空產生的,由此便能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學生在深刻理解這一知識點時,拓展了知識視野,豐富了知識庫,收獲更多的是哲學學科素養的提升,包括對本民族文化蘊含哲理的贊嘆,對中國古代思想智慧的關注,對哲學理論高度抽象性的理解。
三、心系社會,培育公民意識
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之時,而學生在封閉的學校里接受教育,總感覺與社會有些脫節,他們對社會現象一知半解,容易形成偏頗的認識。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主陣地,應有心系社會的使命感,在培養學生公民意識方面應責無旁貸地履行好自身的職責,為學生將來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時,學生理解了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價格下降,商品變得物美價廉。我們可以順勢向學生發問“拒絕日貨是否是抵制日貨的最好方式呢?”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進而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降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價格下降,國人自然會更認可本民族的產品。這樣的引申自然會激發學生內心的國家民族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塑造靈魂,培養健全人格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本質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不應只關注學生的智力和生理層面,而應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精神層面。”中學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人文性、思想性極強的學科,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更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表現,讓學生靈魂在場,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崇尚,助力學生人格修養的提高。
如在教學“傳統文化的繼承”時,我充分利用金華古村落較多的優勢,讓生活在寺平村的一位學生介紹該村落的歷史和現狀,他是該村土生土長的孩子,那里有他的童年,現在卻遭遇到了建設新農村與保護古建筑之間的矛盾。該生真切的講解,有助于喚醒大家對家鄉的熱愛,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對學生靈魂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
總之,中學思想政治作為德智兼備的學科,它既有學科知識的教育,更有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觀念的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根本在于育人,應有立德樹人的擔當,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人文素養教育和心靈成長教育。因此政治教師要著眼學生一生的發展,要通過教學給予學生一生的財富,提高其生命質量,提升其學科素養,培育其公民意識,培養其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成潔.公民意識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11):45-46.
[2]李鋒.感悟生活·關愛生命·著眼生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12):17-18.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