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波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心,“減負”已經成為了必然的教育趨勢,在我國的基礎教育全階段進行了廣泛地開展。然而,隨著“減負熱潮”的興起,不少教師發展,通過“減負”的過程,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出現了“減負帶動減效”的教育困境。站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如何減輕小學生負擔、確保教學質量的對策,進行了具有深意的研究。以語文學科的“減負增效”操作方法,為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揭示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減負不減效”教育路徑,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減負;素質教育;小學語文
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學科教學課業負擔沉重,使學生在學習時期無暇他顧。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廣深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已經成為了一種整體上的教學趨勢,但是隨著教師們落實“減負”過程,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滑坡現象。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本文進行了具體性的探索,以下結合具體“減負”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減負增效”對于促進語文學科素質教育改革的作用性分析
我們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利用“減負增效”的思想為指導,為學生提供了更加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的語文“開放作業”,使得學生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確保了學習效率的提升。
具體來說,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領域,一改傳統應試教育的“分析性閱讀教學”“標準化寫作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利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與教師協調學生的“互動式討論”模式,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從而達到了“減負不減效”的效果。
為了“減負增效”我們首創了“開放性作業”模式。在我們的“開放性作業”模式開展過程中,或是引導學生對一本名著進行課外閱讀,每天將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作業的方式呈現給老師;或是讓學生開展一些具有嘗試價值的具體體驗活動,將自身參與基礎上的感悟利用文字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二、“減負不減效”具體方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應用
要確保“減負增效”首先就需要在課堂內“減負不減效”,對于小學語文具體的“減負不減效”方法,我們在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了以情感態度教育為主線的“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師生互動式討論”的方法,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減負不減效”建設。
例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告別了傳統的“分析式閱讀教學”方法,而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自己。我們首先科學地為學生劃分出學習小組,使學生小組的各個成員都能發揮自身的特長與優勢,達到了“優勢互補”。之后引導各學習小組利用自主、合作、探究閱讀的方式,有效閱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與學生小組的師生互動討論、生生互動討論,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價值,從而使學生在提升了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有效確保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提升。
又如我們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為了減輕學生的寫作負擔,對學生展開了不限字數的命題作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利用協作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減少作文字數的情況下,提升了自身作文的表現能力,最終達到了“減負不減效”的作文教學水準。
三、“開放性作業”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效能提升研究
對于“減負增效”的落實,關鍵還是要看教師如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我們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背景下,利用“開放性作業”的布置,有效實現了“減負增效”教育理念,為學生培養出了自主學習習慣,并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例如我們在“開放性作業”的布置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一個學期為周期,自主選擇一本名著進行閱讀,并且每天書寫一篇“讀書筆記”,作為“開放性作業”呈現在教師面前。學生通過搜集《水滸傳》《三國演義》《魯賓遜漂流記》等國內外名著,開展了主動的課外閱讀,并將自身的讀書體會,挖掘發展成為“開放性作業”,使得學生在拓展文學視野的同時,養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確保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減負增效”。如學生劉某在閱讀《水滸傳》中的“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一章的基礎上,利用“開放性作業”的形式,表達了對魯智深俠義精神的崇拜,以及對魯智深“粗中有細”品格的理解,使他在發展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出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素質教育大勢所趨,廣大師生人心所向。要確保“減負不減效”,需要教師將教學“精煉化”,將作業“開放化”,從而以對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為切入點,切實為學生養成“文化自信”。我們通過對小學語文學科的“減負增效”教學嘗試,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課外知識,發展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以語文學科情感態度的發展帶動學習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發展,最終真正促進了“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朱云峰.尊重可以創造美好:兼談中小學“減負”[J].明日,2018(40):266.
[2]袁春艷.淺談中小學減負的問題及對策[J].成功(中下),2018(7):23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