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摘 要:情境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建立生動的情感場景,通過實踐演練使學生最終將學到的許多單詞和句子運用到實踐中,有利于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要遵循自主原則、體驗原則、參與原則。具體可使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情景、通過歌曲欣賞介紹情境、使用實物顯示場景、通過游戲活動活躍情景等方式應用情境教學法。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語言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習的語言和句型可以返回到實際的交際場景中,培養并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許多學生喜歡通過查找詞典來擴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語言情境的詞匯量,然而詞典對詞語的解釋只是一些短語和一兩個例句的簡短的描述,在學生完成詞匯,語法,句型和其他學習方面后,有時無法在實際交際中充分表達詞語的語境,對具體的僅從文本和書籍中學習的實際情況并不清楚,再加上習慣和文化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詞語和句子的濫用。因此要掌握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能力,許多單詞和句子的學習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演練使他們最終將語言運用到實踐中,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
1.情景教學法
分為模擬,真實和虛構情境的情境教學法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的英格蘭。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情境教學具有潛在性,直觀性,真實性,暗示性,想象性等特點,即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建立生動的情感場景,引導學生真實的體驗情境。強調情境感知和情境教學的情境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口語,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四個方面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多重作用,不僅要作為口語教學的情境創造者,解釋者和知識傳播者,還要組織學生在課后的現實生活中練習。
2.情景教學法的原則
在直接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情境教學法在激活課堂氣氛和提高課堂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境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情境教學對要具備情境創造能力,教具使用能力和數據整理能力等這些基本的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1]要求具備廣泛的知識能力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方法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原則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在特定的情境教學環境中應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應鼓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一定的主體性作用的學生獨立參與,獨立思考,自我評價,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主體性作用。作為學習和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掌握理論知識,在情境教學中應積極獨立地與教師合作,實現情境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2)體驗原則
參與者的行為效率和心理認同對于具有一定經驗認知活動的對外漢語的學習相當重要。讓學生將學習視為一種快樂的生活體驗的情景教學的體驗原則要求注重體驗課堂教學的過程,將“過程”和“結果”放在同樣重要的層面上,營造輕松愉快的情境和氛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目的是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愉悅思維,而不是一種負擔或壓力。
(3)參與原則
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和教學活動中保持高度的積極性的參與原則與自主原則密切相關,目的是引導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積極參與情境教學中設計的課堂情境,使學生學會運用合理的詞匯表達他們,在參與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3.情景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情景
現代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即現代信息技術創造情景情境,會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就是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因為對中國南北的差異知之甚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課前教師應收集一些關于北京秋季和南方秋季的圖片和視頻,當教師教育郁達夫的《故都之秋》時。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圖片和視頻工具將收集的資料制作成精美的課堂展示,讓學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直觀的認識北京秋景和南秋景象,讓學生更好地比較更好地理解北秋和南秋及所描述的作者對祖國的向往,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2)通過歌曲欣賞介紹情境
為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具有優美的旋律,詩意的歌詞和美麗的意境的歌曲介紹情境可以使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內容,良好的歌曲介紹課堂有時甚至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功。這是教師通過歌曲介紹情境的有效方式。例如當教授白居易的《長恨歌》時,為讓學生感受到楊貴妃,唐玄宗和白居易的“局限”,教師他們可以用優美的旋律和歌詞的《新貴妃醉酒》這首歌來,欣賞和介紹這一場景,讓學生在學習文學之前形成一定的認知,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調。[2]例如在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介紹給學生之前,教師可以用“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的《江南》這首歌反映的背景和情況來欣賞和介紹中國歷史的情況,幫助學生理解中國歷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使用實物顯示場景
為了不可避免地對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感到不熟悉的學生能夠直觀,準確地理解他們所學的內容,教師應使用物理對象來展示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情況,從“風景”轉變為“情感”,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例如茹石的《水邊葫蘆絲》描述葫蘆絲是“葫蘆絲就像純泉水”。外國教學的對象外國學生在上面的章節中很難理解葫蘆絲的描述。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到向他們展示實物場景的傳統樂器館,以便學生真正感受到每一章中的各種樂器,了解葫蘆絲的描述。
(4)通過游戲活動活躍情景
在教授漢語作為外語時,教師可以通過具有娛樂性和教育性的游戲組織學生學習漢語。一款專為特定教育目的而設計的游戲,教育游戲是一種嚴肅的教育手段。譬如在成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在游戲開始前制定規則的激活場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成語接龍游戲,未能接上成語的學生,應該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演他的民族舞蹈或歌曲。這種游戲活動增強學生交流,加強學生友誼。
參考文獻
[1]李星雨.情景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2014.
[2]趙玉霞.情景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