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變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改變,語文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融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1]?;诖耍恼玛U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而總結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寫作;融合
1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極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小學生的特點,合理地選擇教學方式,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效融合,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語感和寫作的興趣,充分發揮出讀對寫的引導作用,將兩者結合起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2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2.1閱讀能夠豐富寫作素材
為了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對學習知識內容產生興趣的情況下,才能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小學語文學習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為學生列出閱讀清單,清單內容主要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閱讀過程中的趣事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及時地記錄故事中的道理,將其作為寫作素材,應用到后期作為寫作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到血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例如,學生在閱讀《西游記》時,教師應讓學生記住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并向其他學生進行口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2閱讀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層次
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寫作和閱讀進行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機會,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這樣學生就能夠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圖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獎勵積極完成閱讀任務的學生,并給予未按照教師制度閱讀標準的學生一定的出發,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同時,學生應該善于總結,及時記錄閱讀后對文章的理解,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讀后感,而學校應該支持課外閱讀活動,設立圖書閱覽室、購買課外閱讀素材、開展比賽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現狀
3.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
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少,各個方面還不夠成熟,這就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且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缺乏對學生實際需求的重視,往往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而教學,嚴重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小學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其對學生想象力、情感表達能力等要求比較高,而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使得寫作內容缺乏新意。
3.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比較少,而教師比較重視教材內容的講解,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且傳統教材中涉及的閱讀內容比較少,嚴重影響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農村小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讀寫結合模式的實施不夠重視,農村小學學生閱讀量小,導致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嚴重影響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4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措施
4.1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在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后,就會產生訴說的欲望,這時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其落實到筆紙中。例如,在小學生入學階段,學生在適應教學環境后,教師應該大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引進更多學生感興趣的書籍,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教師也可以在課上時間選擇幾名學生描述閱讀的感悟等,尤其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大力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地引入寫作內容,形成新型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4.2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為了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可以在一二年級教學中,讓學生積累閱讀的好詞佳句,將其記錄在筆記本中,定期閱讀。在學生年級增加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意識會不斷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實讀書筆記的內容,如記錄讀后感,學生通過閱讀和品味文章中的內容,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例如,在學習“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象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讓學生對詩句中的人物進行描述。在學習《落花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寫下自己的體會,這樣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從文章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想到更多的素材。
4.3加強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為了實現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記錄自己的讀后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這樣小學生就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抒發出自己的讀后感[2]。例如,教師在講授《司馬光》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及時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在授課完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實現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融合。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教學的關鍵內容,教師應該將其進行有效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了滿足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教師應該改善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這樣才能夠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秀花.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101-102.
[2]王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思路探析[J].名師在線,2018(2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