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值建國70周年之際,回顧黨的政治建設的發展歷程和歷史經驗,把握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的戰略要求,挖掘其豐富而深邃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對于我們在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政治建設 ;政治能力;黨的領導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重視政治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我們黨回應時代之問、答好時代考卷的重大課題,具有充分理論和實踐依據,也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邏輯。
一、回顧黨的政治建設70年光輝歷程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影響著黨的全部政治活動。列寧指出,“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看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無論是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無論是從最初的“綱領建黨”到“理論組織上建黨”,從“思想建黨”到“制度治黨”,從“思想制度同發力”到“政治建設為統領”,政治建設一直貫穿于黨的建設實踐中。
新中國成立伊始,黨中央就很明確要確立、維護和不斷加強中央權威,成立了黨組和各級紀檢委,為保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提供了制度、組織和干部保障。1950年開始開展一系列的黨內作風運動和基層組織的整頓工作,“三反”、“五反”,為社會主義改造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政治基礎。1956年9月黨的八大提出“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生命”,著重提出執政黨的建設問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貫穿于堅持黨的政治路線、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和開展黨內斗爭。毛澤東同志也多次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等。正是在毛澤東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指導下,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政治建設上始終都保持著昂揚向上的黨性精神,基本形成宏觀把握政治方向、基層干部和黨員基本形成政治認知力的清晰脈絡。
改革開放階段,我們黨從現代化建設實際出發,指出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是要有一條堅如磐石的政治路線。即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強調要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等。從1983年底到1987年5月,中央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了一次全面整頓,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貫穿于四項基本原則,貫穿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所以說這階段雖然尚未明確提出政治建設這個范疇,其內涵外延也尚未完全明確,但是通過持續強化思想和作風等方面的建設,政治建設的認識和實踐已經呼之欲出。鄧小平同志也反復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告誡領導干部“不能設想,離開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計革命斗爭的實際發展,能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理論家”。這些論述把政治建設的重要性說得很清楚。
世紀之交,根據國內外、黨內外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江澤民同志深刻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尤其是關于黨的政治領導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把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指出“我們的高級干部,一定要講政治,核心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他還指出,要堅持“四個服從”,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決糾正無視黨的紀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這些論述對黨的政治建設的內涵做了更加清楚的解釋,使黨的政治建設在建設內容上有了更加具體的表述。
進入21世紀,全球化趨勢加強,改革進入深水區,國際國內斗爭形勢加劇,這使得政治建設被擺上了更為關鍵的位置。胡錦濤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為執政黨的自身建設設定了科學發展總目標,胡錦濤同志指出:“學習是基礎,政治是大局,正氣是保證,”并同時反復強調要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從政治上把執政黨建設好的問題。? ? ? ? ? ?從黨的十六大召開到十八大前夕,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日漸明確,在這些基本構成要素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政治建設,但實質上所有的工作都在政治建設的統領之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條成功經驗就是突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了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意義及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黨內存在的很多問題,原因都是黨的政治建設沒有抓緊、沒有抓實、沒有抓好;“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必須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幾年來,黨中央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強化黨的領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加強黨內教育、整頓作風和反腐敗斗爭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正是著眼于從政治上建設黨,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黨的建設的內涵和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政治建設的強調,與其說是一種理論上的創新,毋寧說是對中國共產黨光榮傳統的復歸和復興。
通過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的政治建設的歷史回顧說明: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作風,并始終伴隨黨的發展歷程。
二、把握黨的政治建設新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在強調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和踐行“兩個維護”的同時,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定力”、“政治意識”、“政治能力”、“政治紀律”問題,賦予政治建設以新的內涵。
(一)政治建設的根本原則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首要的政治特性、政治品質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面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局部服從全局,確保各項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這是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的首要因素。
(二)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踐行“兩個維護”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當代中國最高的政治原則,也是全黨共同的政治責任,更是最根本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維護黨中央權威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必須把維護黨中央權威與維護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有機統一起來。全黨必須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如果做不到全黨服從中央、不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我們黨就會弱了、散了甚至垮了,黨作為先進的政治組織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政治使命。因此,黨的政治建設就是要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
(三)政治建設的根本路徑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生態是檢驗我們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重要標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努力營造良好黨內政治生態是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利于激濁揚清,形成崇廉尚實的價值取向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按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要求,明確黨員干部不能逾越的“紅線”“底線”,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培育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大力弘揚忠誠老實、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嚴格按黨的原則辦事,努力構建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
(四)政治建設的關鍵是加強黨性錘煉提升政治能力。
講政治,不僅有個政治態度問題,還有個政治能力問題。僅有鮮明的政治態度而無堅強的政治能力,講政治就會力不從心。立場正確、原則明確,不等于實際成效、實踐成果。黨的政治建設關鍵是加強黨性錘煉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高級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十九大報告也明確要求全黨“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相關任務要求的落實落地。
三、70年來黨的政治建設的現實啟示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強化思想建設
思想建設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根與魂,對黨的政治建設起著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關系著黨員干部的政治理想、政治立場、政治方向。蘇聯共產黨在早期擁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擁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而在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轟然倒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的喪失,教訓極為深刻。“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我們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比重,增強思想教育的政治方向,不斷賦予黨的思想建設新的政治要求。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使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
(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強化反腐敗斗爭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反腐敗斗爭是黨的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一項重要任務。自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勇氣,作出了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硬仗的戰略決斷,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成效之大有目共睹。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國內“打虎”“拍蠅”,國際“天網”“獵狐”,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中國反腐用有力的行動證明,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反腐敗不會亡黨,只會使我們黨更加堅強有力。
(三)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上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抓干部隊伍建設建設,首先要牢固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選人用人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風向標。選人用人導向正確,黨內政治生活就會正氣充沛,干部就會見賢思齊;用人不公,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就會邪氣橫生,人心渙散。堅持黨管干部這個根本原則,突出政治標準這個首要標準,把忠誠、干凈、擔當放在選人用人的首要位置,選好用好組織信任、人民需要的干部。其次要聚焦“關鍵少數”,發揮“關鍵少數”的模范帶頭作用。上行則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干部要帶頭講政治,要把講政治貫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和黨性鍛煉全過程,進一步增強自身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要以堅決的態度反腐懲惡,用自己地區、部門、單位風清氣正的“小環境”構筑全黨山清水秀的“大生態”;認真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把問題解決扼殺在萌芽狀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堅決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管涌演變為大塌方。黨員領導干部作為黨的政治骨干和黨內政治元素的核心變量,堅持以身作則,突出示范引領,當好“關鍵少數”,才能為黨的政治建設找到切實的著力點。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2)
[2]韓強.以政治建設統領新時代黨的建設.[J].探索.2018(1):124-129.
[3]齊衛平.堅決打贏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硬仗.[J].理論與改革.2019(3):113-122
[4]陳燕.十八大以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四個著力點.[J].學習論壇.2019(5):26-31.
作者簡介:
錢莉萍(1975-),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市委黨校黨建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