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003-01
摘 要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力量,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引領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新形勢下如何最大限度發揮企業文化的魅力,是擺在國有企業面前的新課題。本文作者擬從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切入,闡述建設學習型企業,突出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關鍵詞 國有企業 企業文化 建設
一、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錯綜復雜的變化,生活方式多樣化、經濟形式利益化、網絡發展迅速化,傳統的企業文化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化,如何在社會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文化魅力,就顯得至為重要。
一是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競爭力息息相關。大凡成功的企業,它們的文化必然高度凝練、底蘊深厚,能夠產生一定的品牌效應。包商銀行培育出“實現價值、創造大美、不屈不撓、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既具有銀行的專業性特點,又體現了它服務于客戶的真諦;蒙牛集團 “只為點滴幸福”的宣傳標語,既好聽好記又非常貼切。這些口口相傳的企業口號,充分發揮了其品牌效應,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二是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管理相互促進。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精神和靈魂,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經營管理也能夠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在企業經營進入低谷時期,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凝聚員工的智慧、提振士氣,攜手共同度過難關。
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在創業進入瓶頸期時,與合作伙伴同甘共苦、歷經波折,才贏得騰訊的持續發展。騰訊的企業愿景之一即為“與合作伙伴共成長”,可見,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使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創造價值。
二、新形勢下企業文化發展的內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并提出了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等要求。企業文化同樣要承擔起凝心聚力、鑄魂塑形、鼓舞士氣、激發斗志的使命,進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國有企業文化價值體系的內核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在企業中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國有企業文化要扛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面大旗,這不僅是責任擔當,更是國有企業的文化內核。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被員工認同的并能夠激發斗志的文化,它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動力。目前公司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企業文化建設就尤為重要,如何能夠提煉出既符合公司新業務特點,又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企業精神,值得每一位員工思考。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一是重視員工的培訓學習,規劃員工職業生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堅持文化育人,提高員工隊伍素質。公司不斷完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把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發展相結合,使員工能夠看到自己的未來,心有所愿,才能有動力做好本職工作。
借助網絡平臺,開通與企業新業務相關聯的課程,供員工自主選課學習;每周舉辦員工講堂,授課內容與公司業務緊密結合,逐步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漸漸形成學習型企業的氛圍。
二是突出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樹立敬企愛企的風尚。職工是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企業的細胞,只有真正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員工的潛能,企業才能真正“活”。如何讓職工心甘情愿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在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上下大功夫。
在傳統節日期間,公司組織職工進行拓展訓練、爬山、踏青等活動;在七一、國慶等重要節日期間,公司工會組織黨員、積極分子及青年群眾進行各種紀念活動;此外,還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增進了職工彼此間的交流,也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心有所屬,激發職工為企業貢獻才智的激情。
為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公司定期舉辦“道德講堂”,將紅色經典、國學經典等元素融入其中,規范員工行為,形成了做人有德、做事有道、以德服人的行為模式。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職工的思想境界得到較大提升,逐漸形成了敬企愛企的良好風尚。
三是突出制度導向作用,建立約束機制。理念是制度之靈魂,制度是理念之骨架。文化理念必須得到制度的支撐,這樣的文化理念才能成為員工的精神支柱。文化建設務與企業制度相融合,企業制度也要充分體現文化理念的內涵,唯有此,才能夠促進企業使命和發展戰略等目標落地,才能讓員工在制度的管理下,由他律變成自律。
公司制定了宣傳報道工作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建立了及時報送新聞稿件的機制,提高宣傳報道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宣貫落實,更好地展現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內外形象。
華為的任正非說過,世界上一切資源都有可能枯竭,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只有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培育出自己的人才,才能形成企業自己的人才智庫。因此,企業要發展和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只有認同企業文化的人,才能將企業推向健康持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
[2] 鄧濤.新形勢下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與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