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彩霞
【關鍵詞】 農村;學前教育;師資;意義;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24—01
一、進一步提升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的重要意義
加強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質量,關系到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是提高農村人口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維護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重要保證。
二、進一步認識農村學前教育師資存在的問題
1.農村學前教育專業師資數量不足,教師整體專業素質較低。一方面,我國農村學前教育專業師資數量不足。一是學前教育師資分布不均衡。由于地區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經濟和教育基礎較差的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相對缺乏。二是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的流失。由于鄉村幼兒園過低的經濟收入,單調與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抑制了學歷和專業合格的年輕幼兒教師向農村流動,這也導致了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另一方面,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教師整體專業素質偏低。一是師資學歷參差不齊。部分幼兒教師為高中以下學歷,根本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標準。二是師資整體素質偏低。
2.政策法規規范執行不到位,幼兒教師待遇偏低。相比經濟發達地區來說,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還處于很低的位置。部分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在最低工資標準之下,僅比農民人均純收入多一點。
3.幼兒教師個體專業成長和整體專業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一是師資隊伍不穩定,一方面無法招聘到綜合素質較高的幼兒教師,另一方面大多數教師沒有上進心和工作積極性,缺乏接受繼續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動力。二是專業化程度不夠,即正規的幼師不多。三是“教育教學教研”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教育目標存在偏差、教學組織方法陳舊、教研活動開展不充分等。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1.拓寬學前教師培養渠道,加強幼兒教師在職培訓頻次。我國以師范教育為學前教育師資的唯一培養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前教師的來源以及水平的提高。建議借鑒日本學前教師培養的開放制度,針對我國的實際,在進行學前教育改革時,應注意以師范教育培養為主,并采取定向與非定向相結合的方式,拓寬學前教育師資的來源。要保證非教育定向教師任用的專業考核,保證專業性與一般性的有機結合。地方教育部門要根據學前教育發展需要,擴大幼兒園保教人員培養渠道,開展農村幼兒教師的全員培訓,可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元開放、立體交叉的培訓體系。要把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納入基礎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劃撥專項經費,保證其實施。貧困地區的幼兒教師則可實行免費培訓。
2.完善政府為主導的教育機制,健全幼教管理機構。政府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地制定幼兒教育發展規劃,并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同步實施,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地方政府可分層設立主管學前教育的領導小組及相關工作人員,鄉鎮教育部門應配備中心園長和幼教教研員,在業務上接受縣市區托幼辦的管理指導。同時,各部門負責人要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找準各方面問題的重點、難點和實質;并選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特別要結合當地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認真規劃,做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統一行動,上下配合。以政府為主導,統籌協調,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發展。
3.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保障農村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要依法貫徹落實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明確幼兒教師的身份和地位。堅持從依法治教的高度,出臺相應的幼教法規和政策性文件,將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對于正式聘任的幼兒教師,應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根據工作業績評職定級。工資標準不能低于當年勞動力的平均值,并能保證足額發放。此外,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積極研究解決農村幼兒教師的勞動福利和養老保險問題,解決幼兒教師后顧之憂。
4.豐富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增強教師整體素質。一是培養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教師要善于在學習和教育實踐中總結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實踐方式,以達到專業成長的質的飛躍;二是積極開展園本培訓,通過開展專業引領、定期舉行專題論壇、廣泛開展課題研究等園本培訓形式,提高幼兒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三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采用遠程網絡研修學習,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研修,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師資水平。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