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明
【關鍵詞】 班主任;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40—01
當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學校、家長以及教育部門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強化管理。此外,初中生正處于心理與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或者是人際交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認識心理輔導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以愛感染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的前提是愛,沒有愛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且以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特別的愛,努力構建一個師生感情交流的平臺。初中生正處于心理變化猛烈的時期,同學們往往喜歡隱藏自己內心的想法,且基本上不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這就需要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教學,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了解學生,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異常行為。比如,筆者在班級管理中曾經遇到一位對任何人都冷漠的學生,他性格比較孤僻,沒有愛心,各方面的紀律也比較差。在仔細的了解中,筆者發現這名學生是單親家庭,沒有享受過完整家庭的溫暖。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先找他談心,并從心理上安慰他,讓他明白自己還有教師的關心,讓他從心理上接受教師。之后,筆者發動班干部以及全班學生關心他,讓他感受到班級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縮小同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最后,筆者定期與他溝通,給予他心理上的暗示,讓他融入到溫暖的班集體中。這種通過愛的方式去感染學生,有利于教師與學生構建良好的關系,讓學生能從心底真正接受教師的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
二、結合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
1.心理輔導。初中階段屬于青春期,也正是學生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青春期的學生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變化也會出現很多的煩惱,因而也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表現在學生的行為與情緒上。班主任就是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負責人。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更了解學生,且大部分學生也信任與尊重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為此,針對學生心理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正確地認識青春期,明確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煩惱,從而促進學生能勇敢克服青春期的恐懼與迷茫等消極的情緒,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自身青春期的變化。
2.學習輔導。初中階段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排斥的心理,而班主任不僅要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當學生出現這些問題時,要認真地幫助學生分析,讓學生明確造成這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比如說是智力上的原因、學習方法不正確,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等等,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找到問題所在,并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
3.人際交往方面的輔導。對于學生而言,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多少成員就有多少種性格,在交往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為此,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交往情況,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與他人交往,從而避免產生各種矛盾的出現。一旦發現任何不正常的人際關系,都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快樂地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豐富文體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文體活動有很多,比如文藝會演、辯論賽、運動會等,這些豐富的文體活動都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正確地認識自己,構建和諧的教育氛圍,從而緩解學生心理上的壓力與交流,促進學生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為此,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文體活動中,且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這樣既能促進師生間互相了解,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比如,班主任可以每月組織學生開展一次以“道德”為主題的班級活動,讓學生扮演記者或者法官的角色。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將自己困惑的事情或者是身邊的見聞講給其他同學聽,讓他們思考、討論與感悟這些事情。又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以“熱愛勞動”或者是其他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種植樹木、除草、澆花澆水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在這樣的實踐中,學生們形成了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勇于承擔的精神,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