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榮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重要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62—01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重要的階段,同時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授予學生語文學科知識,還應該將教學與育人結合在一起。由于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德育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滲透德育,以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項塑造人靈魂的系統工程,學校則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漸攀升,一些家庭和學校更是忽略了對學生德育的培養,使學生在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級階段,沒有得到來自外界的正確引導。由于小學生德育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因此,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當前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從當前語文教育的現狀來看,在經濟全球化以及新課程不斷改革的影響下,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授予學生語文專業知識,還應該合理地滲透德育的內容。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滲透了不少德育的內容,為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材料,不單是讓學生立志成才,還讓學生養成尊老愛幼、愛國、愛家的意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
1.建立健全小學德育管理機制。根據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實際情況,學校要定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德育活動的研討,制訂出相應的實施計劃和審核制度,將小學生德育工作真正地提到日程上來,給予高度的重視。2.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準確地掌握課文中的德育內容,是滲透德育的關鍵。小學語文課文的文體很多,要根據不同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滲透方式。就描寫祖國自然風光類型的課文而言,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放到想象的畫面當中,身臨其境地去感知課文內容;就故事寓言類的課文而言,組織學生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故事當中,與主人公共同經歷文中的事件,產生共鳴;就描寫英雄人物的課文而言,可以讓學生著重感受人物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從內心深處去體會和學習英雄身上的閃光點。3.從實際生活中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必須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知和辨別能力。語文教師可以根據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正確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對一些思想品德低下的現象予以批評,更要以身作則。語文教師端莊的儀態、優雅的談吐,都將最直接有效地影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從而讓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以積極健康的面貌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4.巧用故事合理地滲透。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比較窄,天真愛玩,愛聽故事,這些都是他們比較明顯的性格特點。為此,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給學生合理地滲透德育內容。如,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滲透德育內容。通過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通過這個故事,教師告誡學生要努力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5.在識字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的識字教學中,教師都是利用黑板板書或者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然后讓學生按照拼音跟著教師反復讀幾遍,這樣的識字教學方法過于無趣,并且學生識字的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分析生字的結構,然后滲透德育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并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如,在教學“打”這個字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能夠用這個字組成哪些詞語。這時候一些調皮的學生可能會說“打人”“打架”“打擊”等詞語,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的組詞是沒錯的,但是“打人”“打架”“打擊”是不是對的?在學校以及學校外面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應該與別人和諧相處,不應該打架等等,如此一來便有效地滲透了德育內容。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與德育內容息息相關,為此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地滲透德育內容。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學習先進的語文學科滲透德育的教學策略,從而優化滲透德育的方法,不斷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為學生健康成才助力。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