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云
【關(guān)鍵詞】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7—0080—01
一、 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師在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逐漸地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數(shù)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諸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就應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形象化,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其次,教師應結(jié)合生活實際講解知識。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若是將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元、角、分這一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引入購買食品的例子,讓學生通過模擬購物情境來了解元、角、分的換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置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是想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就不能將知識掰開了揉碎了講解給學生,而是應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解決問題,以此來促使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舉例來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圖形這一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具體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嗎?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當教師提出這一問題之后,學生結(jié)合教師講解的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就可以判斷出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而三角形中,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正方形這一問題學生不需要思考其他內(nèi)容,就可以直接進行判斷,但在判斷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學生則需要仔細考慮,因為三角形是有多種的,比如說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因此,學生在分析這一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將三角形知識和軸對稱圖形知識結(jié)合起來,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分析。這樣一來,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既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還加深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一舉多得。
三、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思考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較多,而教學課時有限,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若是想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不應將教學局限在課堂內(nèi),而是有效地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通過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此來促使學生在課外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舉例來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這一內(nèi)容之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對體積計算公式的記憶,教師就應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個長是10cm,寬是6cm,高是7cm的長方體模型,然后讓學生對模型的體積進行計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小組合作共同來制作模型,在此之后,學生需要獨立思考進行體積的計算。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還應為學生布置逆向思維的作業(yè),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可以給出長方體的體積,給出長方體的高、寬長度,然后讓學生求出長方體的長,并根據(jù)自己所求出的長來制作一個長方體模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熟練地應用體積公式來計算,確定長方體的長寬高,之后進行動手實踐。這樣的課后實踐作業(yè),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的獨立思考提供機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對公式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記憶,能夠靈活應用這一公式。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更加艱巨,教師需要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中,就應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在教學中提出具體的問題,并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以此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在以后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懂得獨立思考,不過度依賴教師。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