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麗

[摘要] 目的 針對該院的腫瘤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發內心,探討采取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對于腫瘤治療之后的康復作用以及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之間的100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康復的過程作為研究的內容,針對這些患者采取平等隨機的原則進行分組,分為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50例。其中的常規組腫瘤患者采取的是臨床常規的護理方法,而實驗組的腫瘤患者采取的是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的中醫“治未病”思想康復指導。該次研究中患者的資料與情況并沒有統計學的意義。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預后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組中的患者其干預之后的中醫體質積分明顯的要高于常規組的患者,同時實驗組的腫瘤患者在采取中醫“治未病”思想前后的護理效果評分也具有明顯的差別。結論 在我國腫瘤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中醫“治未病”思想對康復的情況進行指導干預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使用。
[關鍵詞] 中醫‘治未病思想;腫瘤患者;康復指導
[中圖分類號] R2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5(b)-0084-02
我國屬于歷史文明的古國,其中我國很多的文化都是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與研究,這些文化知識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于現代化的建設中也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其中中醫治療是我國獨有的治療方法與治療體系,這在現代的社會中仍然被廣泛的應用。中醫中推崇的“治未病”思想是醫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著名的古代醫學人士孫思邈認為將疾病可以分為未病、欲病與已病3個階段。對于其中的未病治療具有獨特的分析。“治未病”是一個醫生對于疾病的一種預見能力與掌握能力,需要醫生具有很高的職業技術與實踐經驗,只有長期的經驗累積才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完善理論。從而協助并且指導多種疾病的治療與預防。對于腫瘤疾病的患者,其體質會日益的減弱,同時生活的質量明顯下降,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有效地幫助患者康復治療,采取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調查研究主要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根據隨機、平等的原則分為兩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其中的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76歲,年齡最小的31歲,患者的而平均年齡為43.67歲;患者中出現氣虛體質的有25例,初夏血瘀體質的有25例。而試驗組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77歲,年齡最小的32歲,患者平均年齡為44.35歲;患者中出現氣虛體質的有22例,初夏血瘀體質的有28例。該次研究的患者納入研究的選擇標準為:①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與化療或者放療結合的治療方案對惡性腫瘤進行治療,符合我國中醫的體質分類與判斷標準。其中對于氣虛體質與血瘀體質的患者達到判斷的標準;②患者與技術對于此次的調查具有知情權,并且是經過同意之后,自愿參與到調查中的。而排除的標準是:①患者沒有精神病史,或者其他類的疾病病史。②患者中途自愿退出的。
1.2? 方法
針對常規組的患者采取的是臨床醫學上的常規護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以及身體指征的變化情況;患者心理上的輔導,對患者講述腫瘤疾病的實際情況,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高治療的自信心;對患者進行日常飲食以及運動方面的指導,提高患者的營養供給與免疫力提升。而另外的實驗組患者采取的是常規護理基礎上的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康復指導,其中具體的實施方法主要有:①針對于氣虛體質的患者,需要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習慣,盡量多吃一些益氣活血與性平味甘的食物。如龍眼肉、黃芪、黨參、山藥、大棗、蓮子等,要禁止食用油炸與生冷的食物,尤其是香瓜、西瓜與海鮮類的食物。另外還要注重患者的休息,要合理地進行運動,但運動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消耗大量的氣力。②針對于血瘀體制的患者,這類患者需要盡量食用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補血的效果。可以食用山楂、羊肉、葡萄酒等,患者生病期間還要多注意休息,保證患者懷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對于疾病的治療抱有希望。③還要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可以練練保健操、太極拳等等,還要注重勞動與休息的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時間。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中對于患者的中醫體質進行分類并且根據判斷量表以及評分的方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質變化情況以及生活的質量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中醫體質積分變化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中醫體質積分對比情況分析,實驗組的護理之后的體質積分明顯低于常規組的患者,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KPS評分變化
針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KPS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實驗組護理后評分較常規組的KPS評分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我國中醫學已經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中醫中推崇的“治未病”思想針對于腫瘤疾患者群的治療具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可以避免疾病的出現與復發。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講究的是對患者進行扶正固本。中醫“治未病”思想中的治就是治療與管理的意思,也可以作為防治的主張。“治未病”思想主要集中了中醫的重要理論,強調患者需要提高身體的素質水平,提高對疾病的抵御能力,避免復發。具體的研究內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①中醫“治未病”與精神的調養。中醫中認為腫瘤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氣滯、痰凝或者血瘀等情況的集聚導致的,究其根本就是氣機調暢。如果患者的情志狀態良好就會氣機順暢。反之則會導致疾病的出現。作為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疾病提高重視,將其注意力轉移至其他的方面,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與不良的情緒。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心情的愉悅與舒暢,這是治療疾病的關鍵。另外,還要傾聽患者的訴說,很多的患者到最后會說話吃力,因此,如果他們有訴說的意愿就要耐心地聆聽,了解患者的顧慮與疑問,從而緩解心中的苦悶。所以,需要對患者采取精神的疏導,降低患者對腫瘤的恐懼心理。②“治未病”與腫瘤的轉移。當前我國中醫學中把腫瘤的轉移方式主要有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與種植轉移。發生腫瘤轉移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臟腑的正氣或者邪氣旺盛。中醫的臟腑在會見存在著五行相生與相克的關系,因此患有腫瘤疾病的患者在“治未病”的指導下需要防止腫瘤的轉移,這樣對于康復具有很好的作用。③“治未病”與放療化療中的不良反應。對于腫瘤的治療放療與化療是基本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反應。例如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骨髓抑制與消化道的不良反應。腫瘤患者由于體制虛弱到后期就會發生身體的衰竭,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放療或者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就是一種泄氣。在“治未病”的理念下,進行放療或者化療之前需要進行中醫的調理,補養正氣,防止發生不良的反應。④“治未病”與手術的結合治療。腫瘤疾病的早期,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手術的治療。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手術治療的技術也在逐漸完善,通過中藥的調理之后進行手術可以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腫瘤疾病的治療中采取“治未病”理念根據患者的體質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通過中醫的保健起到康復治療的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身體質量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書紅.“治未病”學術思想指導腫瘤護理[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18(10):1150.
[2]? 張英.“治未病”應貫穿于中醫藥防治腫瘤的始終—林洪生學術經驗系列(1)[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26(12):2728.
[3]? 陳立武,林晶,陳文,等.中藥治療原發性肝癌Ⅲ期圍手術期患者4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9):832-834.
[4]? 陳淼,郭勇.“帶瘤生存”理念運用的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27(12):3193-3194.
[5]? 李斯文.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腫瘤臨床抗復發防轉移中的運用[J].中醫雜志,2017,增刊(50):25-26.
(收稿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