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守一
【摘 要】互聯網時代下的金融是一種嶄新的金融模式,它依附于傳統的金融行業基礎,與網絡信息技術密切聯系,在金融市場的推動下,不斷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優勢,使得各項金融業務可以跨時空操縱,同時還注重資金融通的效率,在互動性、自主性、個性化上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圍繞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和監控這一主題,針對其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給予相關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控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金融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成功標志,使得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共同邁向新高度。但是,由于傳統金融本身的復雜多變性,再加上互聯網的虛擬性,使得互聯網金融難以控制,跨界創新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是不可逃避的重要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理論
(一)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金融領域與互聯網領域相互融合,產生這種新型的商業金融模式,它充分利用了互聯網技術中的電子商務、網絡信貸、購物平臺、資金支付等模塊。互聯網金融使得每個客戶交織成網,相互連接,并善于把控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努力為客戶營造一個透明化、開放式的金融氛圍,致力于打造更加廣泛、更加自由平等的互聯網平臺。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1.互聯網金融的成本較低。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迎合互聯網精神的衍生物,為了保證客戶充分接受網絡技術下的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得不采取無門檻限制的機制。此外,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金融機構不需要租賃辦公樓或營業網點,一切信息認證、協議定價、交易手續等皆通過網絡平臺自助完成,簡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填補了更多人的金融方面的需求。
2.互聯網金融發展快。由于互聯網信息高速傳遞的特點,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短時間內聚集巨大的人氣,集約化程度頗高,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參與其中,還有利于金融產品的暢銷,發展迅猛。
3.互聯網金融覆蓋面廣泛。在大數據時代和電子商務時代下應運而生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空限制。同時,互聯網金融削減了交易成本,能夠快速直擊潛在客戶的金融欲望;降低參與門檻,將小微企業甚至個體納入體系,清掃傳統金融的服務盲區,有利于資源高效配置,加速金融產品的多元化更新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1.信用風險。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并沒有采用征信系統,所以它缺乏信用信息共享功能,容易促成違法犯罪分子惡意騙貸。同時,互聯網金融無法保證客戶的信用度,倘若借款客戶未在規定期限內償還債款或履行約定,將會引起信用風險問題。此外,由于互聯網平臺的虛擬交易模式,使得交易雙方都心存芥蒂,容易質疑對方,增加信用風險的同時也會造成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
2.技術風險。現階段,互聯網技術還存在缺陷需要彌補,信息系統尚不完善,病毒入侵的盲區尚未解決,使得互聯網的技術操作頻繁出錯,導致其安全隱患給交易雙方帶來嚴重的損失,不利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3.操作風險。依托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金融行業對高技術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是,諸如大數據庫管理、互聯網金融賬戶信息系統、電子貨幣交易、黑客病毒入侵、互聯網服務系統更新等操作風險無法避免。此外,由于電子設備的多樣性,使得客戶再操作電子設備時存在很多毛病,個性化問題也無法得到統一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
4.網絡安全風險。互聯網金融采用的主要支付方式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的溝通橋梁,往往具有很強的行業實力,基本可以提供信用保障。但是就目前發展來看,第三方支付人在存在資金周轉不靈活等風險,如第一大支付平臺阿里巴巴每天仍有大額的沉淀資金。同時,第三方支付平臺無法保障資金流動的透明化程度,倘若平臺封鎖資金,出現資金滯留的情況,極其容易引發安全風險。此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果泄露相關金融信息,將會導致金融風險和數據庫癱瘓等問題,不僅客戶受到沖擊,金融機構的損失也無法估量。
(二)產生的原因
1.傳統金融行業的阻撓。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沖擊最大,使得傳統金融行業不得不改革行業發展模式以迎合信息時代的需求,它們往往會不斷穩固優化機制體系,逐漸注重電子商務的構建,時刻準備抵抗互聯網金融的來襲。
2.政府監管力度低下。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政府缺乏有關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管理工作無從下手。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自律式政策并不利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規范發展。同時,由于小微企業占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半壁江山,使得國家宏觀調控難以將其納入管理體系,而就有關調查發現,政府監管失策導致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問題不在少數,著實應該引起重視。
3.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控制管理意識差。互聯網金融作為新型商業還處在低級探索的發展階段,在追求規模發展的同時,卻無法兼顧質量發展。再加上有關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建設尚不完善,行業行規不成體系,行業行情一度陷入混亂局面。因此,由于整體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控制力差,自我約束的意識不強,自我管理水平不高,無疑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的經營風險,不利于其市場競爭,更會阻礙金融行業走可持續健康發展道路。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信用管理。出于互聯網金融業務對征信體系的依賴性,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引導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征信體系中去,為其客戶提供一個誠信、健康的業務交易環境。同時,鑒于我國征信體系中對個人征信數據收集尚不精確、全面,還需構建優質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來規范整個征信體系的大數據庫,以此來抑制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的惡性事件,避免不法分子為非作歹,有利于營造互聯網金融的和諧氛圍,加強公平機制的作用。
(二)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府應該把控市場準入、市場操作運營、市場退出的各個環節,加快出臺成套的法律規范,積極引導萌芽期的互聯網金融走向繁榮。同時,政府應該嚴厲打擊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如非法開展地下集資、擴大線下業務等,警示互聯網金融平臺,引導互聯網金融構建強法律意識。
(三)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完善消費權益保護機制。互聯網金融在初步階段必定存在管理不當的現象,由此需要互聯網金融行業構建統一的業務監管體系,將概念界定、權責細化等工作投入到監管體系中去,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高層管理應該注重行業的自律性,增強法律意識。此外,相關部門應該重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維權機構的建設和其影響力,建立一個陽光積極的消費者保護機構。
四、總結
縱觀全文,我國互聯網金融正處在上行階段,未來前景一片繁榮。誠然,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互聯網平臺與金融領域的跨界產物,必定存在很多不兼容的問題尚待處理。而傳統金融行業的頑固抵抗、我國法律建設停滯不前、互聯網金融自身自律性管理低下等因素極大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壯大,為此,本文提出制度創新,完善征信體系、加快建設相關法律政策、規范行業自律管理,建立有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等建議。
【參考文獻】
[1]云佳祺. 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2]吳華雨. 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
[3]袁義煒.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傳導機制及監管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7.
[4]邢敏. 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的探討[J].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4):57-61.
[5]于赫. 基于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 金融經濟,2018(20):115-117.
[6]馮科,何理. 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與監管策略研究[J]. 農村金融研究,2017(09):22-27.
[7]張君妍. 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