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呈隆
【摘 要】小微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占據我國企業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金融服務方面卻遇到了重重阻礙。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經濟特征和銀行等金融機構模式的局限性,傳統的金融機構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融資困難重重,成為阻礙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困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聯網時代,尋找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新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緩解就業壓力、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銀行門檻過高,融資過程中困難重重。互聯網時代,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方面迎來了新局面。
一、傳統融資下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
1、融資缺口大。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對于資金的需求量大。小微企業自身資產規模小、管理相對不規范、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可以抵押的物品等局限性使其從資本市場和銀行進行融資的困難較大。
2、融資成本高。
小微企業由于其特殊的經濟特征和融資需求,注定了其融資成本偏高。小微企業的融資往往伴隨著信貸配給的產生,所以小微企業的融資缺口不斷加大。面對融資缺口的加大,小微企業轉而將目光紛紛投向民間,選擇民間融資的方式聚攏資金。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偏高,但是其資金資源卻有限。面對小微企業當下的局面,民間的融資利率一路飆升。
3、融資渠遒單一。
著眼于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現狀。銀行融資是大多數小微企業獲得資金的首選或唯一的方式。在融資問題上,大部分首選是從銀行貸款,熟人借貸和民間借貸只占少數。由此可見,供小微企業融資的渠道不僅較少,而且面臨的風險也比較大。
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優勢
1、成本優勢。
運用互聯網對于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一個企業的信用情況以及該企業的融資需求。大數據分析不僅縮短了對于企業進行信用評估的時間,還降低了信用評估的成本。互聯網的應用,無論是在網絡平臺的運營還是批量放貸方面,運營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大大降低。互聯網的應用為信息檢索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同時降低了小微企業的信息搜索和比較篩選的成本。
2、效率優勢。
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息提供給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選擇變的多樣。互聯網可以根據雙方的需求進行快速匹配,融資匹配更加科學,而且也提高了資金配置的效率。相比于傳統的銀行放貸,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審批和放款程序更加便捷。
3、信息優勢。
大量的數據積累以及科學化的數據分析是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兩大優勢,無論是科學性、還是便捷性都是傳統金融機構所不可及的。電商平臺交易和評價、社交網絡數據和支付平臺的支付記錄都是互聯網征信平臺的重要依據,銀行、稅務以及工商等外部數據也是重要依據。通過對于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構建新型的企業征信體系,使更多的小微企業被納入其中,企業的資信情況可以得到正確判斷,得出科學的信用風險評估。小微企業的信用和風險評估成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重要依據。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
有了互聯網運營、大數據征信以及程序業務化流程等方面的支持,小微企業面臨著金融服務的新局面。小微企業在傳統融資背景下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缺口大等難題,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下,呈現出了不斷改善的趨勢。但是互聯網金融依然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征信體系不健全、沒有明確的經濟定位、監管不力、潛在風險存在等。為互聯網金融的良好發展,提高為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要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的服務。
1、不斷完善征信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傳統的融資下,我國的征信體系是比較落后的,信息不對稱成為金融服務的詬病,這使得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十分困難。互聯網征信機構的出現完善了我國的征信體系,但是互聯網征信也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只有不斷的完善互聯網征信體系,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成效才能更加顯著。所以,要推動央行征信系統和互聯網征信的良性互動,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使互聯網征信機構發展更加規范;將大數據納入央行征信體系,確保線上與線下的信息共享,在互動中進行互相補充、相互完善;對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進行統一整合,擴大企業征信的范圍,提高企業征信的準確性;另外,各征信機構之間進行信用信息共享,從信息來源以及質量來保證征信評價的準確性;不斷引導央行征信體系和互聯網征信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鼓勵互聯網企業、銀行、工商和稅務部門之間進行信息共享和信用數據流動,打破機構之間彼此獨立的局面,便于更好的掌握小微企業的財務和經營信息,進一步提高互聯網征信的有效性,助推小微企業融資。
2、健全基礎設施,完善金融生態
健全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逐步建立完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提高網絡的覆蓋范圍和服務效率,加強信息安全防范和維護等技術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防范互聯網金融技術風險,推動大數據存儲和云計算平臺等設施建設,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技術應用以及推廣奠定基礎。完善互聯網金融生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在解決小微企業金融困境方面作用巨大。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金融業務推動健全征信服務、支付結算、融資服務等金融生態體系,充分激發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潛能。
3、創新監管模式,防范金融風險
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嚴格監管。不斷鼓勵并引導互聯網金融服務各方面的創新,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實施分類監管,明確不同互聯網金融業態的準入標準和業務服務范圍,以負面清單模式劃定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營運底線。堅持以市場引導為主,行政干預為輔的監督模式,落實不同部門監管責任,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健全法律法規,堅持鼓勵創新、適度監管的原則,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市場準入制度、組織形式、機構性質、業務范圍、系統的安全性及權利及義務職責明細加以清斷定位和明確界定。
4、明確經濟定位,創造良好環境
明確互聯網金融經濟定位,明確互聯網金融以服務小微企業為主要任務,專注服務于小微企業市場,推動互聯網金融在服務小微企業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并給予充分重視與支持。優化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機制,引導法律、會計、企業管理咨詢,政府各部門為互聯網金融提供配套專業服務,進一步落實國家互聯網金融創新扶持政策,為切實服務小微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和補助等幫助,依托政府和互聯網金融協會平臺,大力開展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服務教育,引導小微企業樹立誠信經營理念,正確運用互聯網金融模式,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小微企業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融資障礙是其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小微企業帶動社會發展的優勢,相關部門應該著眼于互聯網時代,尋求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的道路和方法。不斷完善征信體系,實現信息共享,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數據。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激發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潛力。創新監管方式,依靠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經濟定位,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功能。小微企業在促進就業、促進社會穩定以及促進經濟發展各方面均發揮了巨大作用,相關部門應在法律法規、監管、征信等方面保證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鼓勵并引導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梁綺利.構建大型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N].中國城鄉金融報,2019,03-15
[2]葛鵬.銀行如何有效緩解民企融資難[N].上海金融報,2019,03-15
[3]陳衍水、鄭長靈.扛起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金融責任[N]農村金融報2019,03-11
[4]崔呂萍.探索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之中國方案[N]人民政協報,2019,03-04
[5]張萍.基于電商平臺供應鏈的融資模式設計——解決中小微電商企業貸款難新途徑[J].現代營銷,2019(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