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晴
【摘 要】貴州民間美術總類繁多且豐富多彩,很多寶貴的藝術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跟千百年來隱藏于淳樸人們生活中的師承教育有著較大的關系。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本論文從研究貴州民間美術為載體,將視線對準“人”,以師承關系為研究對象,對貴州民間美術的師承關系系統的進行挖掘分析,將貴州民間美術中獨具特色的師承關系與傳承特色進行總結。
【關鍵詞】貴州民間美術;師承;保護
一、師承任務一:謀生
在貴州民間美術中“謀生”這一特點也成為了傳播民間藝術教育者的師承任務。在貴州由于其獨特的外部自然環境與少數民族本身的民風民俗的不同,直到今天,很多的老藝人在生活中仍將所掌握的技藝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賺錢是他們生活和從藝的目的。因為謀生原因,很多寶貴的民間美術技藝漸漸的被停止和定格。少數民族逐漸被漢化已成不爭的事實,在少數民族寨子里,“空巢”[ ]現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山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向往大山以外的城市生活,許多他們的父輩們所掌握的民間技藝無法師承與子女,子女也不愿意去學習,這一現象也成為了很難逆轉的情況。追其原因,最大的莫過于青年一代從小目睹了父輩們,甚至父親的父輩們窮其一生的民間技藝,無法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太大的改變,民間美術養活一家人容易,但是要想生活的很富足就會很難,所以就這一方面來講,謀生也是存在于貴州民間美術中探討師承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舉個例子,作者在拜訪黃平泥哨的傳承人王登書先生,在講到泥哨制作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時,他講到,泥哨帶給自己的收益能維持自己的生活,每月有幾千塊錢的收入,這是隨著黃平泥哨的不斷推廣和旅游宣傳后的狀態,之前是沒有這么豐厚的收入的。他還講到當時跟著吳國清老師傅學藝的學員是不少的,但是后來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別是經濟原因無法養活自己,才選擇去打工,停止了泥哨的學習。現在從事泥哨制作的越來越少,大都是因為經濟的問題。在貴州民間美術中許多民間美術都是相同的,在師承的任務中,謀生是第一問題。
二、師承任務二:傳道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古代文人的解說一語道破了師的重要性,傳授知識與道理,指明方向,教授技藝與謀生手段。解除學子的困惑,指點迷津。在本文的師承任務中,傳道主要是師道,存在于貴州少數民族民間美術中的“師道”。很多人會疑惑,在民間似乎忽略了師,他們不是大家,甚至不被人所重視,但是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民間藝人,他們有自己的師承,有自己的師傳方式,他們師承于前輩老師,又傳授與下代族子。民間藝術從古代就不被人所重視,甚至遭到一些文人墨客的鄙夷。“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這似乎在博大精深的民間美術中似乎有些牽強之意。中國許多才華橫溢的藝匠,縱然創造了精妙絕倫,價值恒久的藝術珍品,但也只能落個默默無聞的佚名者,在今天的民間藝術領域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貴州民間美術中,教師欲傳道,首先要悟道,知道,循道,而后方能夠傳道。要技藝發展則必須師承傳統,貴州民間美術發展到今天,師的作用有目共睹,這與師承的“傳道”即傳授技藝有著莫大關系。
三、師承任務三:授業
民間美術中的“授業”是教師教授學徒的過程。面對學生的技藝求知,師傅會將自己從開始學習和掌握的技藝一步一步的傳授給學徒。并且貫穿于師徒的生活之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僅在于民間藝術的創造中,還有他們的農業耕種,這是他們的生活之本。所以在師傅們授業過程中會大多選擇農閑時節,根據節令來安排他們的傳習時間,學生也會在這個時間里得到老師的指點。另外,民間藝術創造者和傳統意義上的大師不同,有些教師是常年從事教育事業,有著高深的知識和表達,而在民間,教師大多是農民,有一部分還是文盲,甚至不會講漢語,至今都還用他們本族的語言進行交流,特別是一些年長的老民間藝人。但是就是這樣的教育背景下,他們仍用自己的獨特的師傳方式授業與人,并且培養了一批該民間美術種類的藝術傳承人。
在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歌唱是他們的語言,很多教師在傳授民間技藝的時候多以歌唱來傳授知識和技藝。這也成為生活在窮鄉僻壤、不識字的鄉民們,世代流傳下來的口碑[ ],特別是形態稚拙的口傳故事與歌曲,到今天也成為了很多學者研究的對象,甚至被得到傳承和保護。貴州苗族古歌與侗族大歌作為貴州民間藝術的語言藝術同樣被作為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對象所重視。在貴州民間,以唱歌為教師傳授徒弟的方式顯為多見。農閑時節,走進貴州少數民族寨子,會看到許多的民間美術的創造者圍在院壩前開始他們的創作,特別是蠟染技藝與苗族刺繡技藝。婦女們,圍坐在一起,其中有年長的師傅,有中年婦女,有年幼的女孩在向長輩學藝,這是年長的作為該技藝的老師對他們進行技藝上的指點與解說,盡興之余苗族婦女們會飲酒對歌,抒發他們的內心感受。貴州的許多少數民族是一個喜酒的民族。他們多會自家釀酒,酒興[ ]在貴州民間美術中起著很大的作用。這也與古代的文人墨客的酒興有著共同的特點。在中國的藝術史上,我們會發現無論樂舞、詩歌還是書畫創作,飲酒都是藝術家重要的養興方式,如李白的“斗酒詩百篇”雖有夸張之嫌,卻是一個借酒乘興創作的典型現象。[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里這樣描述草圣張旭酒后的創作狀態:“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有酒有歌有好的民間美術作品”酒的獨特魔力盡顯于此。這樣的生活環境與傳授方式在貴州民間美術技藝傳授中是多見的。苗族民間藝人是善于學習的,他們善于向長者學習技藝,善于向制作精良的人學習技藝。這些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也是他們傳授知識的過程。
四、師承任務四:解惑
解惑,字面上講解除疑惑。在貴州民間美術中,存在的惑有很多。譬如,民間美術發展到今天,很多青年不愿意學習技藝制作是老師傅的疑惑。但疑惑也有情理之中。學生的疑惑,貴州民間美術有著很多的文化背景和內涵,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會不理解,圖案為何如此復雜,紋樣為何是這樣表現,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東西為什么沒有被打破,要一直延續,這些都是老師傳授技藝給學生問題的“惑”。有了疑惑,就有了老師的解惑。徒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這些問題都會在教師的傳授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斷的出現,并且不斷的解決。這也是民間美術師承的意義所在。民間美術技藝傳承的老師,在解惑的過程中也是完善自身技藝的過程,并且疑惑都會有所解除。
綜上所述,貴州民間美術中的藝術種類的師承從任務與責任來講謀生是第一問題,接著就是傳統的藝術種類的傳承與發展所遵循的傳道,授業,解惑這幾個任務構成了民間美術傳承中的師承關系。
【參考文獻】
[1]唐·韓愈《師說》
[1]《周禮·考工記》“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2]口耳相傳的民間傳承。
[3]酒興:喝酒的興致,亦指酒后精神興奮
[4]劉洋.徐渭大寫意風格繪畫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
[5]仇兆鏊注《杜詩詳注》第一冊,中華書局,第83~84頁
[6]周旭著.中國民間美術概要[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7]楊曉輝.貴州民間美術傳承與發展[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