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斌
【摘 要】高等學校是培養國家人才的重要機構。在注重人才能力培養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成為有擔當、有責任,能夠服務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才。而高校輔導員就承擔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培養健康人格的責任。本文從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和新時期大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特點出發,重點闡述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
大學時代是人生中最美麗、最純潔的時期。它沒有高中時期的升學壓力,相對放松的學習生活,讓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們,開始讓自己的性格放縱起來。大學就是個微型社會,面對來自不同地區,性格差異的同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難免會出現摩擦。而健康的人格是我們進行理性交往的基礎,也會更好的幫助我們應對各種意外事件。所謂人格,既是道德意義上的品德和操守;又是法律意義上的地位顯示;也是心理學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擁有健康的人格,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不僅僅是重視大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也應該重視健康人格的塑造,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 [1]
托爾斯泰曾說過:教師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前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也說過:“在教育中一切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高校輔導員則是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與大學生關系較為密切,更能充分的了解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能敏銳的觀察到他們的思想行為變化。同時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質、做事風格、人格魅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進而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和內心世界。高校輔導員有責任有義務去培養大學生健康的人格,同時更應該塑造個人健康的人格魅力,起到模范榜樣的力量。
一、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是國家發展和建設的主力軍。國家的復興和富強,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依托,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則是依靠優秀的人才。而大學生則是這人才中的主力軍。合格的大學生應該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三觀態度的樹立,在于擁有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標準是有和諧的人際關系、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有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有積極向上人生觀價值觀、要堅持快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校應該具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更好的實現人生價值,更好的服務社會和奉獻人民。
一個人擁有健全的人格不僅對自身是一種幸福,同時也能夠給周圍的人帶來和諧,所以是否擁有健康的人格對個人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健康會影響其自身的行為和認知,當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時,他的行為和認知就會出現差錯,如果這種情況發展比較嚴重就會表現出錯誤的行為,這就不僅影響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響到他人的生活,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安定。不同的人格甚至不健康分人格會影響他的判斷能力和選擇,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可以做出最適合人生的選擇,它關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專職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學生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校輔導員在培養人才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決定著輔導員要有人情味、親和力。這樣不僅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還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在輔導學生工作中就會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在情感上更加緊密。
大學生總體人格發展是呈現一個良好的趨勢,但是不排除有個人學生人群確實健康的人格。這些群體的大學生是各種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他們自我意識過度張揚,心理承受力差,價值選擇過于功利性,內心常處于孤獨、苦悶、壓抑等情緒狀態;在生活中過于自閉,不與外界和其他人交流;有的甚至悲觀失望,精神失常,意志脆弱過于消極,無法承受正常的困難挫折;由于這種不健康人格導致的心理障礙致使學生休學、退學、自殺、犯罪等現象不斷產生。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容易擾動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的情緒趨于穩定。正如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所以輔導員要有健康的人格魅力,然后要準確把握和正確對學生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這就要求作為一名輔導員首先自身就應該是一個心理健全,人格高尚的人,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形成健康的人格,實現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
三、結束語
輔導員本身的工作職責就是利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養、去影響、去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過程。健康人格是一個健康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所顯現出來的正確的自我認識、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與自我調控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等的綜合。大學生健康人格是其身心健康發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目標。輔導員與大學生接觸最多、對其影響最大,是其健康人格塑造的主力軍。輔導員應該重視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時刻把學生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對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輔導員應該把握新時代賦予的使命,努力塑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培養現代化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輔導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對學生時刻保持一顆包容、愛護、真誠的心態,才能在教育實踐中主動作為,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和行為作風。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掌握信息的多少也對關注他們健康人格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輔導員應該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創新理念,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綜合素質,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大學生活中,輔導員就是學生的家長,應該時刻關心這個大家庭中每個孩子的發展,切實了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用心用愛用真誠,不趨于形式,發乎于心,對學生動之于情,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學校大家庭的幸福生活,讓學生從心里把學校當做是自己的家。當然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同時,要尊重學生自我人格的發展,認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清華大學教學研究.2011.3
[2]王瓊玉.淺談德育教師人格魅力的作用[J].黑河學刊.2003.5
[3]朱李婷.劉遠亮.大學生人格偏離與父母養育方式等因素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