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辰
【摘 要】護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極強的專業,在護理專業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谌宋年P懷能力培養背景下,要想提高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立足學生發展,構建科學的教育模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本文就人文關懷培養的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模式應用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人文關懷能力;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模式;應用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教學中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滲透人文關懷,過分看重教育的“職業性”和“功利性”,以至于學生重專業知識,輕人文知識,而傳統教學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與臨床護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入。護理的實踐操作性非常強,需要護理人員投入一定的人文關懷,因此,在高職高專護理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趯W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需要,教師要革新護理教育模式,將護理專業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護理技能,將學生培養成為臨床護理需要的人才。
一、人文關懷與護理專業之間的關聯性
人文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特別是指人類的精神文化。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人文就是要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利益。護理是臨床疾病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反應,護理工作的核心是患者,其目的就是促進患者的健康。由此可見,人文關懷與護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傳統的護理觀念認為,護士的工作職責就是負責注射、送藥等輔助治療工作,很顯然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不正確。護理工作不僅僅涉及到這些輔助性基礎工作,更涉及到患者的心理溝通、健康指導等多方面,這也決定了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護理理念,進而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多專業性的護理人才。
二、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模式應用分析
人文關懷能力培養背景下,要想提高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革新觀念和教學方法,應用科學的教育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護理教學中來,進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
(一)課程體系改革
人文關懷能力培養背景下,傳統的課程體系逐漸顯現出它的不足,因為傳統課程沒有涉及到人文關懷方面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點,推進課程體系改革。首先,要明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等,將文化課程與學生的專業課程有效的結合起來;其次,根據學生專業發展,對護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優化,如,將《人體解剖學》、《生理學》整合為《正常人體結構與機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再者,增設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而更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校企合作模式
學校和企業作為兩個不同的群體,學校是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主要地方,企業是學生實踐操作的主要陣地,開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選擇綜合實力強的醫院,并與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定期安排學生進入醫學進行臨床見習,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同時,學校要安排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臨床見習,協助臨床帶教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發展。
(三)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獲取知識的一種模式和方法。探究式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探究式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1]。如,“骨折患者的護理”,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骨折患者的護理措施。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
(四)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指以案例為載體,讓學生分析、討論案例的一種教學模式。案例有著很大的考究知識,讓學生討論案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加速理論知識向專業技能的轉化,提升學生的能力[2]。因此,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應用案例教學,結合護理專業教學內容,選擇一些經典的案例,讓學生去探究案例中的人文護理知識,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護理技能。
(五)加強專業教師的培養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教師的師德師風對學生有著較大影響。高職高專護理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為重要。一方面,注重教師人文精神的培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學校要對外引進資深的護理專家來校指導學生學習,向學生灌輸人文精神,從而使學生形成人文關懷意識[3]。作為教師,更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進而更好地服務教學,指導學生發展。
三、結語
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是新時代對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的內在要求,是護生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來看,護理院校的人文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未能有效的結合起來,以至于學生的人文意識不高,人文關懷能力不強。護理工作對人文關懷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如果護理人員不具備人文關懷能力,就會影響到護理工作質量[4-5]。因此,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著前、后期課程分離,專業課程種類繁多,課程間橫向聯系不緊密,人文課程少等弊端,這種教學已經不適用,不符合高職高專護理教育需要,而要想提高高職高專護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革新教育模式,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6]。在護理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性,應用案例教學、探究式教學、校企合作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從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王桃,趙江瑞.關于高職高專護理教育現狀的若干思考[J].全科護理,2018,16(11):1394-1396.
[2]鄧菲菲,魏大瓊.國外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院校合作的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護理學雜志,2015,30(19):75-77.
[3]彭文亮.??苹o理在高職高專護理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全科護理,2015,13(16):1570-1571.
[4]史小慧.淺析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2):2366.
[5]吳昊.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穿插預防醫學理念的探討[J].品牌(下半月),2014(10):184.
[6]黃弋冰,汪洪杰,王萬榮.基于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護理教育模式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3):3544-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