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
【摘 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考察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高職院校,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主、客觀因素。針對研究調查過程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思考了幾點對策:教師要樹立教學創新意識,重視教學創新實踐環節;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創新改革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提升對策
近幾年,幼師行業人才緊缺,學前教育專業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紛紛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并擴大招生,但教師在教學創新能力方面還在摸索前進。優秀的、一流的教師與普通的教師最本質的差別在于創新 [1]。高職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需要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且學前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為幼師,其自身的創新能力會影響幼兒的創新能力發展。本研究所采用的數據是對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抽樣調查。
一、影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客觀因素
1.學校不重視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戰場,在訪談中,一位教師說:“現在學校不是很重視教學創新能力,所以我們對這方面關注的也不多,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創新的觀點也不敢大膽的提出來,怕得不到大家的認可。”教師在教學方面有了一些創新和突破,學校應多加關注,并給予尊重和認可,激發他們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2.實訓室、教學設備更新緩慢,硬件措施不完善。目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室還不完善,存在設備陳舊,更新緩慢的情況,部分新投建的實訓室,因缺乏配套設施,造成一些儀器成為擺設根本用不上。針對“建設先進實訓室,更新教學設備”這項,81.36%的教師選擇“重要”。很多教師認為更新實訓室的設備,完善專業需要的硬件設施,能為他們教學創新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
3.學校在教學創新投入上資金支持不足。針對“教學創新需要資金支持”,75.63%的教師選擇“重要”。在訪談中一位教師談到:“要進行創新,就要不斷的嘗試,學前教育專業需與市場接軌,在學生實踐課程這塊,需要資金的支持,但目前學校資金緊張,一些想法就沒辦法去實現。”保障物質條件,才能免去教師實現教學創新的后顧之憂。
4.學校對教學創新獎勵政策和晉升職稱相關的刺激激勵不完善。中青年教師,正處于自身專業成長的發展階段,有評職稱的需求,把教學創新能力與職稱相掛鉤,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并給予一定的榮譽、物質獎勵,這就會刺激教師多向教學創新方面鉆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創新中。
5.學術梯隊不穩定。在學術梯隊建設過程中,學術梯隊不穩定,新增專業缺乏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學科結構的不平衡,影響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發展。形成一支知識、年齡結構合理、有交叉學科優勢、團結奮進的學科隊伍,才能更好的帶動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主觀因素
1.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創新的學習能力不足。學前教育專業是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招生情況好,近幾年不斷招聘教師,很多青年教師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缺乏教學經驗,很多教師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所以請有經驗的教師對自己進行教學創新指導,或同領域之間的教師相互交流指導很有必要。青年教師應主動的去學習、請教,找到創新的內容,這對教學創新是至關重要。
2.數據信息化平臺利用率不高,教師之間溝通不暢。針對“信息交流與共享、教學經驗的交流”這項,83.96%的教師選擇“重要”。在教學創新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師只有多學習本學科最新的知識,同領域之間多進行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創新。青年教師教學經驗相對欠缺,尤其是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教師之間多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對提高教學創新能力很有幫助。
3.教師對教學創新不夠重視,投入的精力少。在訪談中一位教師說:“像我們這個年齡,壓力很大,既有家庭要照顧,孩子又小,加上評職稱、考評等一些壓力,很難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教學創新中。”有付出才會有收獲,而教師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就必須在教學創新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4.教師自身創新內在個性的限制。如果一個教師的個性很張揚,不墨守成規,喜歡創新,這非常有利于在教學過程進行創新,這也會感染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數教師認為自身的創新能力對教學創新很有幫助,所以教師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創新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創新能力。
5.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率低。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還是傳統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率低。即使在課堂中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藍墨云班課等軟件,也僅僅停留在課堂點名,布置作業階段,并沒有深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改革。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提升教學創新能力對策建議
(一)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樹立教學創新意識,重視教學實踐創新環節
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樹立教學創新意識,培養教學創新能力。教師應多關注一些教學創新經驗交流的機會,終身學習。教師多去幼兒園學習,了解幼兒園、孩子和家長的需求,把這些最新的動態帶入到教學中,突出實踐環節,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好地進行教學創新。
(二)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創新改革
大學課堂應生動活潑、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教學已跨入智能云教學時代,新技術的出現時對教育教學帶來影響,如新的智能化教學工具、形成新的教與學模式、促進教學評價方式與教學管理方式的創新等等。教師要積極轉變思維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新技術與教學結合的新形式,促進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以及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
(三)學校應為教師教學創新提供必要的學習和教學條件,完善數據庫
高職院校應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舉辦提高教學創新能力的相關活動,改善教學條件,改進教學設備。學校應完善數據庫的建設并及時更新,為教師教學創新提供平臺,方便教師獲取最新、最前沿的信息。鼓勵教師多申報課題和項目,多方面培養教學創新能力。
(四)課程開發中應給教師教學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
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是社會和幼兒園所需要的人才,在課程的設置時,應給教師更大的空間,重視實用性、針對性、即時性,教師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和行業的動態發展,對現有的課程進行調整,及時開發具有應用價值的新課程。
(五)完善創新能力考核機制及人事安排制度,提高教師福利薪酬
現階段,教學評價體系中關于創新能力的指標較少,應把教師教學創新能力這一塊納入教學評價中,建立切實可行的考核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才是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關鍵。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環境及教學環境艱苦,薪酬福利待遇低等問題,有很多主客觀因素都影響著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政策應多關注高職院校,合理調整教師的薪資結構,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福利薪酬,保障教師利益,提升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張曉英.高職院校校企業合作模式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 (6):59-61.
[2] 李惠.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 張寶魁,馬清珍.高校教師創新的三個階段[J].教學研究,2013(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