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錫盤
摘 要:初中語文的學習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認字、閱讀、寫作等,還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正確把握語文學習的特點,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學習語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應用研究
努力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現可以從學生出發,把教學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語文相關知識,在新理念指導下把語文教學與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等相結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重點以及難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問題情境
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選擇一篇課文,依情境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需要學習的目標任務去設計,然后結合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去表述,問題情境的設計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疑問,帶著這種疑問去學習課文,探究相關的知識點,構建有趣的課堂,在這種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去發現并收獲知識,在這種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學習的能力。例如,可以以《桃花源記》這一課為例,讓學生感悟作者透過文字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和理想,體會文章的美學特點和審美價值,提出一些情境問題:(1)漁人是怎么發現桃花源的?(2)作者是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作者是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4)作者是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看到漁人的表現的?(5)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6)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7)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教師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入課文,在了解并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并獲得成就感和快樂。運用問題情境的語文教學課堂,讓學生從問題中探尋文章的線索,體味間接而豐富的語言,正確認識和評價語文知識內容,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問題情境教學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以問題引出課題,以問題學習知識,以問題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技能,形成系統性的問題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中運用問題情境教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效,聯系文本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問題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進而產生疑惑和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形成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教學——生活情境
語文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語文的許多素質內容都是從生活中獲取的,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生活語言知識,結合生活才能讓語文教學課堂有靈魂、有精神,語文是語言和文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構成語文這一門語言,只將學生局限在課文中,必然與生活接觸的不多,所以教師在設計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打開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好語文,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讓學生在這種情境教學的環境下領會情感、品味意境、體味詞句等,學習更多語文知識。例如,以《春》這一課為例,教師帶領學生到課外尋找春的影子,或是以一些情境圖片讓學生看一看這些生活化的春天畫面,比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讓學生采集嫩綠的小草,或是放小草的圖片并附上這句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這些美麗的充滿春天氣息的情境都可以運用圖片展示出來。學生會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被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被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學生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通過圖片和教師生動的語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情境圖片必須結合課文內容設計,比如課文中描述的小草、春花、春雨、春風等內容,教師可以展示這些圖片然后讓學生感受圖片中的畫面,回憶一下自己平常所看到的一些場景,在其他同學面前闡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出一些生活情境的畫面,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知課文中的內容,體會春天的美麗。這種運用生活情境展開的教學活動,聯系實際,開拓學生的視野,理清思路,可以讓學生知道課文中所表述的具體內容,從而增加知識積累,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品味深刻的情感。
語文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得教師也可以從生活中取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文本知識內容,能夠感悟出語文的深刻含義,讓學生用生活中獲得的技能經驗來學習語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大多情境都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取材,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語文,將學習的語文知識運用于生活,從學到用,發生了質的轉變,這也是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
三、初中語文教學——故事情境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故事情境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在描述故事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的一些情節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通過這些故事從這些文字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心理解釋,故事可以直接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也可以是額外的但是情感相同的故事情境,在故事情境中加入外顯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語言,濃縮的故事情境有助于學生對故事中角色的認識,從而更快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可以以《女媧造人》這一課為例,給學生簡單闡述一下女媧造人的故事:相傳大英雄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女媧就在天地間到處游歷,她覺得應該給天地之間增添些更有生氣的東西,女媧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不禁高興起來。她決定用河床里的軟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朝著捏好的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女媧想讓人類遍布廣闊的大地,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還將其分為男人和女人,讓他們可以繁衍后代,就這樣完成了造人的故事。教師在正式展開文本學習之前,可以以這樣的一個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進入文本學習之后,學生對女媧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能更深地感受到女媧的一些優良品質和人物的特性,學生通過教師創建的故事情境,產生了繼續閱讀課文的興趣,可以通過閱讀課文對故事的細節有更好的認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這種故事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故事很容易就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故事情境展開課堂教學,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以我國古代傳統故事為基礎,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了解到古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語文學習不僅限于課堂,它還可以教會學生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和眼光。
四、初中語文教學——自設情境
自設情境就是教師在充分理解文本知識、內容以及情感后,根據文本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聯系學生自己創建一個情境,將學生都帶入語文情境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自己設計情境,以表演的形式進入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設計語文情境教學課堂,感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和趣味。首先,需要立題,根據文本特點選題,其次,根據文本的特性建立一個合理的情境,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參與到情境活動中,完成文本情境的創設。初中語文中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與正在改革的教育領域理念相契合,能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情境教學活動中的自設情境課堂,以《皇帝的新裝》為例,學生自己投票選取表演皇帝的人,想要表演的人自己拉票,騙子、侍衛、大臣等確定好,其他學生都是百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設計場景以及通過想象創設情境,并準備好刀具,在設計情境的時候,學生先通讀課文,對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深刻的了解,并結合文本中的一些情境創建實際情境,在這篇文本教學的時候學生就會對其中的內容、人物、事件等有很深刻的了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定位,在設計的情境中學生也能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共鳴,更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體驗式情境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產生合作意識,創建情境,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完成教學目標。
通過自設情境展開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勇敢地表現自己,這樣不僅能夠把握語文學習目標和要點,還能進行知識的延伸,運用情境中學會的語文知識舉一反三,讓文本中人物性格更突出、事件發生更加清晰,充分把握文本知識內容,學會運用語文。
運用典型的情境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連的典型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一定認知經驗的情況下,將情感與知識相連,讓學生生出疑問,形成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本文通過把問題情境帶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探究學習,結合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還體驗到生活與語文的緊密聯系,并將故事情境帶入語文課堂教學,用有趣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故事情節中,教師順勢引出教材內容知識;還通過表演等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品悟語文。這種情境教學運用于語文課堂中,以直觀的語言,創建情境,讓學生從情境教學課堂中體會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沈玲玲.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策略管窺[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3):32-33.
[2]王朝暉.淺談初中語文的情境教學[J].課外語文,2018(4):1.
[3]尚漱玉.試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的運用[J].教育觀,2015,4(8):57-58.
[4]張愛琴.淺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下),2015(12):85.
[5]劉衛玲.淺談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下旬),2016(12):144-145.
[6]李金麗.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5(9):8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