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
摘 要:近年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進行,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但由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具有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和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學底蘊的特點,加之一線教師缺乏對于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系統的教學方法,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改變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現狀,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契合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學魅力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記憶成長的黃金時期,同時語文教學的精髓在于通過日常潛移默化的熏陶而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為了使學生能從小就感受到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語文教學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認同感的最佳手段,因此經典誦讀對小學語文教學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其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小學階段正是增加知識儲備的時候,誦讀大量的經典名著、古詩詞等有助于積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誦讀經典還有利于學生提高記憶力、培養語感,更重要的是,經典有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例如課外可以讓學生誦讀《論語》中的一些便于理解的語句,如其中提到的“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其中所講的都是一些中華民族“尊老愛幼”“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將德育滲透到誦讀教育中,可以讓學生起到傳承者的作用[1]。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策略
(一)以培養興趣為主,豐富誦讀手段
傳統的經典誦讀教育方式過于枯燥,學生僅僅是簡單的讀讀背背,對于經典中傳達的思想,一概不知。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機械式的背誦,其實還可以用多種方式使學生對誦讀經典產生興趣。比如說:教師可以模仿網上視頻《愛上古詩》幽默風趣的講述方法,制作微課、小視頻,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愛上誦讀經典。也可以采用班級每人每天準備一個經典誦讀,為大家講解內容、交流感想,這樣由學生準備經典誦讀片段,準備的學生學到了相關知識,聽講的學生也學會了傾聽,并且由同齡人講述,不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我國一些古代文學經典作品自帶音樂美感,所以當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符合文章意境的背景音樂,營造舒適的課堂氛圍,如在《天凈沙·秋思》的誦讀過程中就可搭配悠悠的鳥鳴、潺潺的流水聲為背景樂,構建一個情景進行教學。又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已經被現代人改編成了流行歌曲,每天尋找恰當的時間可以在班級里進行播放,鼓勵學生一起合唱,如此一來,不僅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文學經典,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二)制定完善的誦讀計劃,落實到行動上
首先,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專門負責經典誦讀的老師進行培訓,提出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其次是制定固定的時間專門誦讀經典,必要時可舉行誦讀經典大賽。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鼓勵學生誦讀經典。重點是經典的選擇要盡量符合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與語文教學相輔相成[2]。
(三)增加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動
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在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僅局限于學校,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學校要主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當學校甄選出一些適合這一階段學生誦讀的課外讀物后,要利用家長的輔助監督,讓學生利用瑣碎時間落實自主誦讀練習,利用假期時間完成一定數量的經典文學誦讀,積少成多,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精心指導,采用得當教學方法
教學效率的高低與教學方法息息相關,教師在經典誦讀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傳授誦讀方法也要根據文章的特點因文選法,合理利用學生自身特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一些篇幅較短相對好理解的篇目如《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誦讀,一人一句進行誦讀接龍,對于能流暢完成的小組要給予表揚,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互相促進共同進步。對于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則要讓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句進行誦讀,學會用關鍵詞串聯全文,以點概面,如在《山坡羊·潼關懷古》的誦讀過程中,要讓學生突出誦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以此為整篇文章的支點,反復誦讀,讓學生慢慢感悟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改革,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已經成為時下的熱點教學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經典誦讀不僅是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積累經驗,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道德修養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明照.小學古代經典誦讀教學[J].學科教育,2016(35).
[2]韓紅梅.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中的經典誦讀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7(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