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潔
摘 要:美術作業在美術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堂美術課的高潮部分,讓學生在作業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選擇性的創作,在提高學生的創作技能及藝術修養的方法教學上能靈活多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作業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美術作業重要性;美術課堂;作業設置
美術作業的呈現不僅是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橋梁,在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方面更是美術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又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堂課知識技能的一面鏡子。因此,美術課的作業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美術教師的重視。
如何通過有效作業設計解決學生的知識技能難點,增加作業的有效性。為此,我經過調查、研究、實踐、反思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實踐方法:
一、回歸自主,展示創意
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應該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件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負擔。”美術課堂應讓學生在寫作業時體驗其中的無限樂趣,而不是成為其思想累贅、任務負擔。而自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美術技能、掌握情況自由選擇作業難易程度,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把美術作業變為展示創意個性的舞臺,提升自我的學習信心的基本途徑。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基礎上,對作業的質量也會有較大的提高。如“會說話的手”一課,我針對學生的能力情況,合理設計作業,增加作業的可選擇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基礎薄弱的孩子主要是在觀察手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繪畫。而基礎較好的孩子則在表現手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聯想。
二、集思廣益,各展其能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作過一個比喻:“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這就告訴我們交流的重要性。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通過各抒己見的交流模式碰撞出創意的火花,更能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美術技能的特長。在集思廣益之后,互幫互助完成作品,不僅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更是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團體帶來的成就感。
比如《我做的動物明星》這一課,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模式進行作業:“不對不對,這樣做鱷魚的嘴巴就張不開啦!”“圓圓的飲料瓶蓋可以做小豬的鼻子。”每個小組成員都在為自己小組的作品認真思考、探索著。場面雖看似嘈雜,但走近傾聽不驚贊嘆孩子們驚人的創造力。一個個普通紙盒通過剪切貼的方法搖身一變成了大嘴鱷魚……作品凝聚了學生的智慧、創意,課堂中輕松歡樂的氛圍讓作業不再是惱人的負擔,更是一種視覺的盛宴。
三、增強作業趣味性,提高作業效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所做的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更好地發揮內在潛能,最終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因此,在美術作業設計時應當增強作業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其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學者,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海洋生物》這一課時,我課前讓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自己喜歡的海洋生物的圖片,課上請學生來介紹喜歡的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特點,然后我將作業設計為“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通過觀察各種海洋生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習性,采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也可給畫添背景使其成為一幅完整的畫面”。學生在表現時一味描畫,興致不高。可當這一課進行《海洋怪獸》的衍生教學時,學生有了興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主動地親近美術、熱愛美術,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作業,作業的質量也非常的高,也進一步提高了作業的有效性。
四、設立獎勵機制,激發創作動力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應該設立多種獎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我在課堂上將獎勵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作業有進步者,作業認真態度較好的可以獲得加星的權利。另外一種是作品優秀的同學,學期初我就準備了“作業魔法口袋”,每一課結束后把優秀的作業都收納到魔法口袋中,定期將學生的作業進行整理成冊,以展覽的形式給每位同學欣賞,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江雪琴.合作,讓語文課堂彰顯光彩[J].才智,2010.
[2]馬偉華.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探討[J].好家長,2018.
[3]魏旭東.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3.
[4]李晟瑜.品之有味 做之有趣:美術課堂之作業設計[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
編輯 李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