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 朱建萍 張勝
【摘要】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腦電圖對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的診斷價值。方法 54例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所有患兒分別進行振幅整合腦電圖與頭顱CT檢查, 比較兩種診斷方式對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檢出情況。結果 振幅整合腦電圖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檢出率94.44%高于頭顱CT的8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振幅整合腦電圖對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檢出率較高, 值得在今后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實施。
【關鍵詞】 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振幅整合腦電圖;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12
水腫、出血、壞死、變性以及膠質增生等均為重癥病毒性腦炎的病理學改變, 疾病發生后患兒的腦實質受損, 可導致腦功能出現障礙, 減慢神經傳導功能且同步化神經元, 使得腦電活動有嚴重失常的情況出現, 改變腦電背景或者出現癇樣放電。臨床相關研究指出[1], 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出現腦電圖異常的幾率較高。本文特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研究, 旨在分析振幅整合腦電圖診斷的應用價值, 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兒童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的54例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均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兒童病毒性腦炎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有頻繁抽搐或者驚厥持續狀態存在;有稽留高熱表現存在;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表現存在;有多臟器功能衰竭表現存在。54例患兒中男29例, 女25例;年齡8個月~12歲, 平均年齡(7.95±2.96)歲;病原學:手足口病毒性腦炎38例、其中腸道病毒71型(EV71)陽性22例, 單純皰疹病毒腦炎5例, 原因未明的11例。
1. 2 方法 對所有患兒分別進行頭顱CT和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
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使用尼高力振幅整合腦電圖儀, 并配有16導視頻腦電圖監測相關軟件, 依據國際10-20系統標準分別將19個頭皮記錄電極安放好, 對患兒發作期以及發作間期的振幅整合腦電圖進行詳細記錄, 至少連續記錄2.5 h。將高頻濾波調整為70 Hz, 將低頻濾波調整為0.5 Hz, 將靈敏度調整為10 μV/mm;振幅整合腦電圖記錄的時間與記錄條件等均與視頻腦電圖相同, 使用雙極導聯展開分析, 分析過程中以計算機每間隔1 s開展一次自動提取上邊界與下邊界, 并且開展半對數壓縮顯示, 對腦電信號波幅變化情況進行反映。振幅整合腦電圖所選取的腦電發作期與發作間期為以振幅整合腦電圖作為標準所界定。
頭顱CT檢查:即使用飛利浦螺旋CT機開展掃描診斷, 將聽眶線作為掃描基線, 將掃描層厚調整為5.0 mm, 螺距調整為1.0 mm。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頭顱CT和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對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檢出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振幅整合腦電圖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檢出率94.44%高于頭顱CT的8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兒童重癥病毒性腦炎多數均為突然發生, 且患兒均有較為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癥狀存在, 即患兒疾病發生后極易有抽搐、頭痛、發熱以及嘔吐等癥狀出現, 若缺乏病原學檢測, 為患兒開展腦脊液檢測、影像學檢測以及腦電圖檢測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常采用頭顱CT或者磁共振成像(MRI)對疾病進行診斷[2, 3]。臨床相關研究指出[4], 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經影像學檢查, 發現疾病主要表現為顳葉、額葉以及丘腦-基底節區改變, 僅少數患兒的病變區域位于海馬溝區和腦干延髓區。
由于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腦功能受疾病影響出現障礙, 且疾病可對患兒的腦電活動與放電頻率產生影響, 導致異常表現出現, 為此臨床中多數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均有腦電圖異常情況存在[5]。臨床診斷病毒性腦炎的一項重要指標即為大腦神經系統細胞功能狀態相關指標, 而腦電圖可以對大腦神經系統細胞功能狀態進行良好的反映[6]。中樞神經系統由于受病毒干擾, 導致患兒的腦功能發生進一步退化, 為此患兒經腦電圖檢查, 可發現有異常波形存在, 即檢查可發現有基本頻率減緩的表現, 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高幅波異常波形出現[7]。除此之外, 腦電圖檢查具備無創、無痛、操作簡便、經濟實用等優勢, 其可以對病毒性腦炎疾病早期腦功能的異常表現直接進行反映, 且該項診斷措施的異常程度與患兒病情嚴重程度存在密切關聯[8-11]。振幅整合腦電圖在臨床中常應用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床旁監測當中, 該項診斷模式主要借助腦電波背景波幅改變情況對患兒的腦功能趨勢圖進行評估, 其以半對數形式描記腦電信號為頻譜帶圖形, 借助頻譜帶波幅改變情況對原始腦電波背景波幅改變情況進行反映, 振幅整合腦電圖的上邊界與下邊界可分別反映出腦電波的最大振幅與最小振幅, 臨床可依據振幅情況評判患兒的病情[12-1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振幅整合腦電圖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檢出率94.44%高于頭顱CT的8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 在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的臨床診斷中應用振幅整合腦電圖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 該項診斷措施可以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準確的反映, 且可以準確的反映疾病的經過與治療轉歸情況, 有利于臨床醫務人員針對患兒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方案。
總之, 振幅整合腦電圖對兒童重癥監護室重癥病毒性腦炎的檢出率較高, 值得在今后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