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煜濤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隨之而來的公司治理問題也成為經濟管理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財務控制是公司治理中最關鍵的系統,在市場競爭中,財務工作關系著公司內部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從股東、管理層、普通員工的利益管理來看,如何平衡所有權與經營權,如何激發企業內部管理活力則成為財務控制工作中的關鍵。本文從公司治理與財務控制的關系出發,結合財務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公司優化治理結構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公司治理;財務控制;內部控制
一、引言
從廣義來看,公司治理是研究企業權力安排的一門學科,從狹義來看,則是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的背景下,如何授權職業經理人,并針對經理人職責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的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財務部門是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而公司治理工作的開展必然也需要通過財務部門得以實現,因此財務控制是公司構建治理結構,實現利益分配,監督職業經理人工作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是財務控制的基礎與前提,通常職業經理人會根據公司整體利益,對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與調整,由此形成的治理環境則會直接影響公司融資、投資,利潤分配等財務管理活動。由此可見,公司治理與財務控制二者密切相關,相互影響。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論基礎上的治理結構的弊端逐漸凸顯,因此,在各個學派的研究實踐中,共同所有權理論、委托責任理論、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等相繼出現,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在治理結構不斷優化的過程中,公司的財務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與研究。
二、公司治理中財務控制問題
(一)治理結構不完善,忽視財務管理
一些企業公司治理中,對于企業利益盲目追求,尤其是在大股東的控制下,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環節,忽視了對財務管理的建設,導致財務管理控制缺乏力度,難以全面反映公司經營狀況,反過來影響了公司治理效率。
(二)財務管理不到位,財務控制能力差
在公司治理中,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能主要體現為預測與規劃、核算、控制與協調、績效考核與決策等。但是一些企業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對財務管理職能的認識不足,影響了對內部資源控制與管理,例如在會計記錄與核算中,應收賬款在公司周轉資金中占據比例較高,影響了財務控制效果,限制了財務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籌融資能力差,財務資金匱乏
充足的資金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財務控制能力的基礎,但是一些企業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籌融資能力較差,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有限,風險抵御能力不足,難以從個人、金融機構中獲得投資,從而造成了資金匱乏,影響了企業運轉。
(四)缺乏科學投資規劃,投資風險較高
投資是企業實現治理工作,擴大經營規模,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一些企業在投資規劃中缺乏投資指導,甚至一些大股東控制投資過程,出現了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行為,導致內部人“掠奪”公司經營利益,這不僅增加了企業投資的風險,更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三、在公司治理中加強財務控制的策略
(一)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財務控制能力
基于公司治理對財務控制相互影響的關系,企業應從長遠發展出發,積極調整公司治理理念,實現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合理規劃,并提高對財務控制的重視,保證企業規范有序的運營。在公司治理過程中,企業首先應創新理念,認識到“委托-代理”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弊端,并根據公司發展實際引入創新治理理念,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激發職業經理人的管理積極性,同時加強對公司經營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其次,健全財務管理部門,根據企業發展需要構建財務管理體系,并夯實會計基礎,規范財務會計行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提高財務控制能力;再次,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養,從公司治理的角度明確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并健全教育培訓制度,打造專業的財會隊伍;最后,拓展財務管理方法,引入現代化財務管理技術,構建信息化財務平臺,加強財務信息管理、整合與利用,推動傳統財務管理向現代財務管理的轉變,規范財務報告內容,提高財務控制能力。
(二)完善財務管理職能,明確財務管理職責
在企業財務控制中,財務部門通過規劃、決策、控制等全面調整企業資金運動,進而實現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針對當前財務管理職能落實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在優化治理結構的過程中,應立足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理順管理責任,不斷強化管理職能。首先,強化財務預測與規劃職能,根據企業主營業務對市場競爭進行科學分析,并完善預算編制,為企業未來發展構建藍圖;其次,強化會計核算職能,這是企業財務部門的基本工作,企業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控制會計核算過程,以保證財務會計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記錄,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企業發展決策奠定基礎;再次,強化財務控制與協調職能,在公司治理過程中,企業應利用嚴格的職權劃分,對內部資本的運行進行約束和協調,及時調整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偏差,推動預算管理目標的落實;最后,強化績效考核及決策職能,財務部門應對企業各部門、各責任人的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查,利用嚴格的績效考核標準檢驗職業經理人的職責履行情況,并針對此做出企業治理的相關決策。
(三)拓寬籌資融資渠道,促進企業資金流動
在公司治理過程中,企業應根據戰略發展規劃,適當拓寬籌融資渠道,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以滿足企業有序運營與擴大投資的需要。在推動籌融資的過程中,企業要選擇適當的籌融資方式,根據企業經營現狀權衡利弊,綜合考慮各種風險,并選擇最佳籌融資方案;全面分析政府相應的金融發展政策,并合理利用金融機構擔保,擴大融資范圍,提高資金籌集能力;搭建信息溝通平臺,利用企業信息化管理優勢,及時獲取政府在信用政策、投資政策方面的變化,以避免融資陷阱,提高融資效果;加強與信用機構、金融機構的信息溝通,積極推動合作交流,以獲取相應的金融服務,提高企業融資能力;財務部門應合理安排企業內部資金,根據企業資金存量,調整財務管理方案,提高企業自籌資金能力。
(四)加強投資管理規劃,控制財務管理風險
投資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講,企業投資行為存在著諸多的風險。針對此,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過程中,應明確各類公司治理風險,并嚴格風險防范與治理,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在投資管理中,企業也能夠有效防范道德風險,避免職業經理人處于各種目的做出偏離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投資決策,在這一過程中,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應嚴格審查投資方案,明確投資利益與投資風險,并將職業經理人的績效考核與投資效益相掛鉤,規避故意不作為等行為,全面控制投資風險。第二,避免投資過程中以權謀私的風險,一些企業在治理過程中大股東占據主導,經常出現利用不規范、不合法手段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針對此,在投資管理中,企業應根據公司治理結構,明確劃分投資利益,保證各個股東根據股權比例,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第三,控制股東代理人的管理行為,利用財務監督管理對代理人不正常行使投資者委托,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控制,保證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公司治理過程中,財務控制是核心環節,公司在完善治理結構的過程中,應抓住財務控制這一抓手,通過資源的調動與配置,協調利益相關方的關系。目前在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過程中,財務控制方面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而管理者也應積極面對、深入剖析,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對策,以不斷完善財務管理職能,拓寬企業籌資融資渠道,加強投資管理規劃,進而優化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敏.論公司治理與內部財務控制的構建[J].現代商業,2017(27): 135-136.
[2]任春雪.對公司治理與財務控制的相互關系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03): 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