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英
摘要:自學能力是學生獨立學習掌握新知識、形成新技能的能力,自學能力也是實現終身學習、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率,而且對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情況分析;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068-01
當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了解指導的內容,然后思考如何實施最有效的指導,此外,教師必須提供可結合實踐使用的實用學習方法,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教授的學習方法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現代教育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班級到課外的學習方法的轉移,使課堂上獲得的學習方法成為放學后自學的有效規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探究知識,并逐漸形成自學能力。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這種思維和方法將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語文這門課程
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首先必須想辦法讓學生熱愛語文,想學語文。只有學生對語文產生了熱愛之情,想學語文了,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才有了基本的前提條件。而要做好這一工作,那就是要采取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那么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呢?
1.1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濃重的教學氛圍,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在圍繞著教學內容轉。課前的導學與預熱、課堂中的教授與學習、教學過程中知識的發問與解答、設疑和質疑、討論和辯論、合作學習與個人自學、教師的親自示范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等等……教師和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愿學。教師沒有懈怠、學生積極進取。這種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教師虛心放下架子,與學生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學效率是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時,才有成效。只有教,沒有學;或者只有學,沒有教,都是不行的。而要想教與學和諧統一,密切配合,就需教師和學生形成一種平等的關系。否則關系不平等,相處不和諧,師生不配合,教學效果就不會好。
(2)改變教學觀念,摒棄教師一言堂,讓學生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習慣于一人把持課堂,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師自顧自講,學生責任是:我講多少,你就學多少;我講啥,你就學啥;我考試,你就得答啥;答得好,分數高就是好學生;答得差不及格,就是差等生;好學生表揚;差等身批評。班里只有幾個尖子學生感到自我滿足,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改變教學觀念后,采取措施,讓學生主動學,則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會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1.2開發可行性學習資源,學生積極參與其間。
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光靠學習課本上那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改要求開發學習資源,就是要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引導學生多渠道學習。就閱讀教學來說,自覺主動閱讀是小學生的必備素質。它是豐富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素質的一個過程。語文教學不能只圍繞課本轉,要適當地增加閱讀量。而要適當地增加閱讀量,就需開發可行性學習資源。這些可行性學習資源的開發,教師慣用的做法是: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開辟閱讀心得專欄、辦閱讀手抄報、組織讀書報告會等。讓學生就書中的某件事、某個人、某個事件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一塊欣賞名篇佳作,探討讀書體會。讓學生感覺書中有樂,其樂無窮。從而讓學生喜讀書、愛讀書。在讀書中形成閱讀習慣,在讀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教給學習方法,強化學生自主學好語文信心
方法是達到目的的最進通道,辦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光靠死記硬背,那是達不到語文教學預設的目的的。教給方法是“授之以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去開啟知識的大門。學生所學課程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散文、古典詩詞等。而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學習的方法,就可以潛心體、會主動學習。現就以學習說明文為例說說學習說明文的方法:第一步要通讀全文,找出不懂的字、詞運用工具書和課下的注釋掃除這些文字的障礙;第二步看看說明對象是誰或者什么?文中介紹了說明對象的那些特點?;第三步找出文中所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和順序并學會運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與其他文體不同的語言特點,模仿文中所用語言的特點仿寫說明文。
3.以身示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人師表,以身示范,是搞好教學的先決條件。作為教師,要想搞好教學就不能滿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教改的大潮中,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的知識,學習教改中涌現出來的新的教育方法。這種學習應該是經常的、自覺地、孜孜以求的、鍥而不舍的、一步一個腳印的、持之以恒的。在教師自己學習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按照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學習語文,學生便會心甘情愿地聽從老師的安排去進行語文學習。這種安排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因此,我們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重要目標任務,堅持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自學為動力,鼓勵、刺激學生更加自覺地投入到自學環節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與水平。
參考文獻:
[1]雷雨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J],語文教學,2015(12).
[2]關宏嬌.小學語文教學反思[J].小學語文教學,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