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苓
摘要: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但由于知識的抽象性造成很多學生只是做到了對物理知識的簡單了解和機械記憶,而對這些知識卻沒有深入的掌握。而多媒體教學豐富的素材可以讓學生產生直觀的視覺感受,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抽象和死板。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結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促進物理教學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5-0180-01
引言
初中物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的課程。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統一的結合,這也是我們初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目標。對于初中物理的教學來說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1信息技術的應用目標不夠明確。
絕大部分教師認為自己采用多媒體進行的物理課堂教學其教學目標較為明確,而學生卻認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是,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嚴格的按照物理教材內容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其次,教師在設計課件的過程中沒有針對性,所設計的課件沒有深挖教材,造成對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夠充分和目標不夠明確。
1.2多媒體課件設計不夠科學。
我們的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過多的關注于課件是否美觀,導致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夠突出,不難看出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質量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質量,但是絕大部分的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過程中,往往選擇的素材內容較多,雖然這樣的課件看上去十分的豐富和漂亮,但是卻降低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發揮不了我們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其次,這樣的課件設計消耗了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增加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不利于課余時間的充分利用。所以課件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深挖教材,要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不要過多的側重于課件的美觀程度,以此提高我們教學課件的質量,促進我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2.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1有利于良好物理教學情境的創建。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和切身的體會,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一些物理原理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直接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時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就會對課本中抽象的物理知識形成一個直觀的感受,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興趣學習的目的,最終實現我們的物理教學目標。
2.2有利于物理實驗的直觀化。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物理實驗可以直觀生動的展現實驗過程。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可以把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知識形成對全面的了解。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就可以幫助教師不斷的進行重點知識的強化,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幫助學生建立起實驗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探究能力。
2.3有利于教學節奏的把控。
在物理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快速完成答案的收集與統計,這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效果做出及時的分析。也有利于校教師及時的調整教學節奏,通過及時的反饋做到課程的合理調整與優化。其次,通過多媒體的技術的應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促進物理實驗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使物理實驗教學更加直觀和易于被學生掌握。所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就可以對課堂節奏有一個良好的把控,從而使教學過程可以按照預定的思路進行,提高了教學效率。
2.4有利于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空中,對于那些不易觀察或具有危險性的物理實驗,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仿真實驗。通過模擬仿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與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獲得了直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物理知識與規律的理解與掌握并彌補了課堂時間的不足的,同時促進了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構建。
3.結論
總之,要實現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探索和挖掘課本教材,積極的掌握學生的實際學情并充分的了解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對信息技術的認知,緊密聯系實際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進而達到提高物理教學效果和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彬.初中物理教學中綜合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聊城大學,2017.
[2]劉昱萱,翟祿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07):127+129.
[3]紀懿芯,林媚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課程教學研究,2014(02):51-54.
[4]冼俊峰,趙小俠,鐘玉琢.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