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律
隨著新課改在小學數學中的不斷深入,對數學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還應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熱愛數學學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主動投入到探索數學奧秘之路中來。小學階段是學生智能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應堅持“知情意行合一”的原則,使他們得到全面、協調發展。對于學生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能夠增強他們的數學意識,加深他們對數學學科的理解。不同程度地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信息能力,從而形成自信、堅強的品格和信念,提高他們的情商,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文在結合筆者自身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展開了以下研究。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教師就應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使他們建立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從而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對于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因此,教師與學生不是對立的關系,是融為一體的。小學數學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以朋友的姿態和他們相處,并在與其溝通的過程中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從而在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此外,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給予相應的回應,回應學生最新的學習動態,使其感受到被重視感,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滲透。教師也是師生情感建立的過程。這種情感投入是雙向的: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愛護每一位學生,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情緒,致力于調動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使其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究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要投入情感,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從而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小學數學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師生關系并不是一朝夕就可以建立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將教學的熱血投入在課堂中,用情感與愛去感化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這樣才會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在心中真正認可教師,從而推動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二、善于挖掘教材情感教育因素
小學數學教材蘊含了諸多情感教育的內容,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與思想也獲得相應的提高。第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據和材料,這些數據和材料反映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介紹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數據和材料背后的意義,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利用與刻畫,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他們通過努力學習來報效祖國的熱情;第二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數學家的趣事、數學史料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對數學的發展過程有一個感性地了解,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同時,還使其認識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價值,樹立他們愛祖國、愛教育的思想品質。
例如,在講《圓的周長》一節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探究的圓周率的偉大成就。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而且還是豐富數學課堂內容的重要手段,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其主動投入學習中。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將生活問題融入數學課堂,從而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還能激發他們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思考。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使學習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注重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課堂是學生習和成長的重要場地,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布置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例如,可以在教室墻壁掛一些小動物的圖案,并拼成三角形、圓形等幾何圖案,既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增加了教室的美感,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加。另外,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是學生課堂環境的重要元素,幽默、詼諧的話語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加他們聽課的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情感,就應多為學生組織數學學習活動,在體驗與感悟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親自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傳授他們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數學教學的靈魂。數學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相互滲透是如今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的重要舉措。小學數學教師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中,對教學效果也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數學教學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