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摘 要:設置問題和進行提問,是語文教師公認的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提問支撐著教學過程的延伸。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大量的“問”,提問充斥課堂,無效提問、無謂提問、無用提問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只要求學生圍著自己轉,圍著問題轉。在這種“問答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會簡單地模仿,機械地回答,思維被禁錮,個性得不到張揚,主體意識喪失。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問答式”;實踐性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實踐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其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為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
教學中我體會到,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例如,設置問題和提問,是語文教師公認的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但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提問中被肢解著,無效提問、無謂提問、無用提問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在這種“問答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會簡單地模仿,機械地回答,導致思維被禁錮,個性不得張揚,主體意識喪失,哪里談得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就要擴大其閱讀視野,在走進教材直接體驗作品人文精神的同時,還要走出教材,拓展閱讀空間,在學習實踐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語文素養,課堂上才能顯現真正的生機和活力。
一、創設情境,設法代“問”
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我們平時所說的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當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促使學生自發地提出問題,進而通過自我感悟、探究解決問題,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
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我不直接去問學生本來能讀懂的內容,而是多想一想,原來準備的提問,能不能用其它更有效的形式來替代。
如講《鳥的天堂》榕樹大而茂盛一段,我沒有提出“榕樹有什么特點?”“哪里表現了這個特點?”等問題,而是在用多媒體展示榕樹茂盛“形象”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去讀,讀后讓其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一般都能說出“這棵樹真大、真茂盛”等直觀的感覺,然后再指導他們朗讀,請他們把自己的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把頭腦中各種有關榕樹的信息素材進行了整合,凡是表現榕樹枝繁葉茂的語句,就很自然地被突顯了出來了,因為有感情地朗讀本身就是一種感性的體驗和傳遞。這就是用讀替代了問答。
講《一夜工作》,我原本打算問學生:“課文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什么和什么相比?”如果真這樣去做,得到的只能是干巴巴的幾條“筋”。轉而一想,還是不問的好,于是用語言情境訓練替代這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用“在……卻……”“是……卻……”的方式,說出課文具有對比性質的內容。學生說:“在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里,陳設卻極其簡單?!薄霸谝粡埐淮蟮膶懽峙_上,卻放著一尺來高的文件?!薄爸芸偫碓诠ぷ髁苏灰怪螅瑓s只用一小碟花生米充饑?!薄爸芸偫淼墓ぷ魇悄菢觿诳?,生活卻是那樣簡樸。”這種替代,不但突出了課文中的對比因素,也使學生對文章、對人物的認識更深一層。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在民主、和諧、平等的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能有效調動他們的智力因素,釋放
二、問題設計,“進”“退”有序
所謂“進”與“退”是指在“問”的問題上教師“退一步”,學生“進一步”。
傳統的“問答式”其實是教師是拿設計好的問題一步步在控制學生,學生自始至終在教師設計好的圈里打轉轉。這樣的教學,目標好像可以按預期達成,而學生不但沒有做學習的主人,反而可能成為他人的“思想奴仆”!
人的思維往往是以問題開始的。自己有了問題就會激起主動解決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大膽質疑,在“問”上,教師要“退一步”,讓學生“進一步”,只有重視了學生的興趣、需求、欲望,才有可能擺正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角色。
所謂教師“退一步”,學生“進一步”并不是倡導教師不問,而是要把教師的“問”與學生的“問”恰當的、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
在學《將相和》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①課題中的“將”指什么?“相”指什么?“和”什么意思?②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③你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在問題引導下,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文章主旨得以顯現。然后由學生質疑問題,師生問題互相補充,學生的興趣與課堂的中心任務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有效的落實。
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是關系到簡化教學頭緒、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問題,它顯現出課文整體閱讀教學與提問設計的重要關系。以上陳述的四個方面,互為表里,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要強調的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與提出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主要目的是使得“教與學觸及學生的情緒與意志,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真正實現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體創造性的學習與發展,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3]劉墨,顧陽芬.新課程教學法.
[4]柳菊興.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