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花
◆摘 要:每個入都有自己的尊嚴、價值和地位,“學困生”也是如此,他們應該受到他人的尊重。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活動中與學生接觸最多且擔負育人責任最直接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以寬容、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尊重“學困生”的成績、思想和言行、對學業和人生的選擇、人格和自尊心,對缺點與不足要進行適度的批評和懲罰,不能帶有絲毫的厭惡、不屑或忽視的情緒,而要友善、重視、從心底接納他們。
◆關鍵詞:“學困生”;尊重;初中生;育人
“學困生”,其一是學習困難生,其學習成績長期落后,明顯異于班級其他同學;其二是思想品行落后的學生,其品德低下,行為明顯異于常態,對任何事情都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外顯在行為上會經常出現違紀、違背道德的行為;其三是學習成績和思想品行雙差的學生,其是非觀念偏頗較大,厭惡學習、不思進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價值和地位,初中學生雖然還未成熟,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學困生”也是如此,他們應該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可以進行愉快的交流,得到尊重的學生會信心倍增,努力學好各科知識和技能、完成各項任務,并且被尊重的學生也學會懂得尊重他人。
一、尊重“學困生”的成績
一個學生的成績,不僅包括學習成績,還包括在勞動、體育競賽等其他活動中取得的成績,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生理因素、個人學習能力、家庭、學校、社會等外界環境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即使成績不理想,但每一分都是學生的勞動所得,更不能因為學習不好,而抹殺了這個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成績,認為他是無用的,落后的,未來無發展的。
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賀鏗委員建議立法禁止公布中小學生成績排名,并且得到了實施,這是對成績的尊重,更是對學生的尊重。因此,每次考試的成績我從沒有把成績排名表貼在班里。我只是公布了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的分數和名次。
二、尊重“學困生”的思想和言行
“學困生”是有思想、敢作為的人,他們運用自身已有的思維方式、知識儲備和行為習慣去觀察世界,認識事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時想問題的思路和做事情的行為有異于其他學生,班主任不能對所有學生用同一個標準和模式來要求、約束和限制,他們的思想和言行即使不合理,只要在沒有違背道德、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都要鼓勵他們釋放情感和能量,敢想、敢做、敢質疑、敢提問題,并幫助他們采用多種方法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進行合理的引導,平等地溝通交流,對待錯誤要寬容諒解,使他們敞開心扉,消融隔閡,建立信任。
三、尊重“學困生”的選擇
人人生來平等,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學困生”作為一個主體,有權利根據個人的性格、知識基礎和興趣愛好主動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包括生活方式和節奏、未來從事的職業、人生的目標、交往的人員和范圍、學習的方式和努力的程度、課余的安排、完成作業的數量等等,到底選擇什么,選擇的標準是什么只能由學生自己來決定。既然“學困生”選擇了自身所認可的方式和道路,班主任就要給予肯定和重視,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和特長,在學習和生活上有所側重: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重新選擇的余地和空間,不能強加干涉、訓斥、責罵等:時刻關注學生對所做出的選擇的感受,經常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一旦迷失了方向或認識到選擇的錯誤,班主任要及時幫助調整選擇的方向,使他們步入正軌。
例如,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把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回答,課堂練習也針對“學困生”設置題目,家庭作業讓“學困生”在其中選作2至3題,盡量創設成功的機會,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因為初中學生尚未成熟,班主任在尊重“學困生”選擇的同時,更要引導和協助學生的意愿和想法的實現,并讓他們學會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和責任。
四、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學困生”是有思想、有知覺、有反應、有感情的人,如果給“學困生”貼上“壞學生”、“無可救藥”、“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的標簽,加之學業的失敗,很少受到班主任的夸獎和表揚,沒有同學們羨慕的眼神和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已受到極大的傷害,更談不上人格尊嚴的保護,這使他們沒自信、沒動力、沒期望、沒渴求,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班主任在對“學困生”教育和批評時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尊重他們的人格、感情和個體差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厭惡、歧視,不粗暴訓斥,不挖苦諷刺,不當眾批評,不掀底揭丑,不變相體罰等,使他們感受到關心和尊重,只要自尊心不泯,上進心猶存,“學困生”的轉化就大有希望。但尊重人格和自尊心并非是放任自流、隨心所欲、視而不見,而是嚴格要求,嚴中有尊重,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理,嚴而有情。
我班的小權是單親家庭,從小是母親一個人拉扯他長大。他除了成績差,最令人擔心的是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哥們義氣重。自他來到我班后,我從未放棄對他的教育,但收效甚微。他在校的表現我也不輕易告訴他的母親,因為他的母親對他是束手無策。我一邊耐心教育他,一邊等待機會。一次,小權因為患病住院,他的母親正為幾千塊的住院費犯愁時,我倡議全校師生為他捐款5000多元醫療費。這件事讓他非常感動,使他如夢初醒。出院后他真的變了——變得與社會青年斷絕關系,變得融入到班級的大家庭中,變得熱愛學習,變得尊重老師……
作為班主任要在育人上下功夫,對“學困生”多一點尊重,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生命意義,不僅要教學生學知識和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按照學生的身體發展規律和心理需求,提供一個健康、愉快、和諧的發展空間,讓學生玩得輕松愉悅,學得積極主動,活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