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摘要】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文化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本文針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漸漸脫離了傳統教育模式,更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想使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關鍵在于能否掌握語文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探討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奠定語文基礎最為重要的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一味地使用陳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當創新教學方法,讓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多變。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仍然有很多教師按照“我講你聽”的上課模式進行授課。這種古板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于語文學習變得沒有積極性,最終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降。
(二)過度個性教學導致兩極分化
在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過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放松了對學生的標準要求,在語文學習方面出現兩極分化。例如,在教學句式和文章理解的時候,有的學生十分擅長句式,而有的學生擅長文章理解,如果教師只注意到學生擅長的一面,而忽略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缺陷,長久下來就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出現嚴重偏差。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產生很大的挫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自主學習”看重表面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越來越重視自主式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將學習全面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去獲取知識。這種自主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自主教學還停留在表面形式。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只是讓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不理解的內容畫出來;還有的課堂上一開始就讓學生分析 ? ? ? 課文、回答問題。這種表面讓學生自主學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起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更會使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方式感到吃力。
二、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
贊科夫曾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 ? 機?!痹趯W生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有特殊意義,保持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可以成為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桃花心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圖片以及資料,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問,比如:“有誰見過桃花心木嗎?”“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桃花心木?”利用這些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對于桃花心木這篇課文的興趣,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一節精心設計的課堂可以為整節課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還能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語言魅力,生動幽默的教學能保持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語言的節奏、聲調以及講話的表情和目光,讓教學語言更加豐富輕松,并且配合相應的手勢動作,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愿意學習,主動學習。
(二)注重課堂情境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造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良好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敏捷、思想活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演示、角色扮演、多媒體放映等手段來創造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余文森教授在論述教學情境要基于生活時是這樣說的:“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彼哉f,生活本身也是學習的重要素材。例如,教師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一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課外收集北京過春節的習俗、都有什么特色食物等,不僅可以收集北京的,也可以鼓勵學生收集家鄉或者其他地方的春節習俗。在課堂上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展示給大家,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春節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時更加積極主動。再比如學習《魯濱遜漂流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動畫片段,用動畫來吸引學生對于這個故事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
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又一個轉變,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利用現代化手段的根本目的是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化難為簡、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例如在教學《懷念母親》一文時,可以將它變為朗讀比賽加討論鑒賞課。在課前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并且以小組形式到學習委員那里去報名,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音像資料。在課堂教學當中,可以讓準備好的小組代表進行朗誦比賽,讓小組之間表決誰讀得最好,通過朗讀比賽,學生完成了對課文的感知和領會,也同時增加他們對語文課的積極性,學習內容時可以讓小組之間對這篇文章進行鑒賞探討,讓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音頻,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魅力。
(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鼓勵探究式學習。如果小學生在語文上的創新想法從小就被扼殺,時間長了之后學生就不敢對語文問題提出疑惑,也不會再產生其他的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在教學當中應該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問題,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引導,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個,可以多角度看待問題。例如,在教學《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句詩的意境,讓學生表達自己對這句詩的不同理解,在思考中體會詩歌中蘊含的詩人情感。還可以利用這首詩讓學生對不同的花自主作詩,比一比看誰的詩中花朵描寫得最美最形象,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性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現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僅是教育趨勢下的必要舉措,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理念的全面解放。教師要把語文教學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充分的思考空間,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冬宇.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33).
[2]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6).
[3]朱婷婷.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