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妮
摘 要:基于《中國制造2025》背景,湖南省將“芙蓉工匠”精神的培養納入“雙一流”創新人才培育計劃。湖南職業院校可以結合優秀的湖湘文化和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通過轉變教育觀念、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途徑培育學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從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高職院校;“芙蓉工匠”精神;創新人才培養;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C961;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01-02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綱領,湖南省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打造大批“工匠湘軍”,還將“芙蓉工匠”培養計劃納入“雙一流”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湖南省對“芙蓉工匠”新生代的培養,既是湖南省社會經濟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湖南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湖南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湖南職業院校作為培養“芙蓉工匠”新生代的主陣地,應結合優秀的湖湘文化和學校辦學特色,積極探索培育“芙蓉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徑,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祖國培養德藝雙馨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芙蓉工匠”精神是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之一。“芙蓉工匠”精神最初于2016年由湖南省教科院職成所劉顯澤教授提出,他認為“芙蓉工匠”精神的精髓是:要把學校辦在制造強國夢里,把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把“芙蓉工匠”精神刻進學生心靈,把創新意識融入教學過程。實際上,“芙蓉工匠”精神有效融合了工匠精神和湖湘文化。芙蓉工匠,既具備“工匠精神”,即對自己的作品秉承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又秉承“湖湘文化”,發揮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勁,能夠在湖南省的各行各業發揮帶頭模范作用。
1.實現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高層次需要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低層向高層,依次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足以表明人民對產品的要求發生變化,對產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端產品的制作需要“大國工匠”來支撐,工匠精神體現了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因此,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是實現人們更高層次需求的有效途徑。
2.體現職業教育促進人和社會發展的價值
教育價值是指作為客體的教育滿足作為主體的人與社會的需要的特性,職業教育具有促進人和社會發展的價值。湖南職業院校對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養在人的價值方面體現為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綜合素養提升,在社會價值方面體現為為湖南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送高端人才。
3.凸顯“素質冰山”理論中隱性職業素養的培育
“素質冰山”理論認為,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看作一座冰山,類似于弗洛伊德的意識、潛意識冰山理論。其中,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是顯性的素養,呈現在水面之上,類似于人的意識;而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則是隱性的素養,隱藏在水面之下,類似于潛意識。顯性職業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而隱性職業素養則是顯性職業素養的內在支撐。
1.思想觀念上重視程度不夠
一方面,傳統的高職教育主要側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這導致部分職業院校、少數專任教師仍然輕視或者忽視對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學習,輕視文化課和其他素質拓展課程。
2.體制機制上保障條件不足
要將“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需要教師的深度融合,需要學生的自我修煉。當前,部分職業院校對“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停留在理論研究與宣傳方面,缺乏具體的行動方案,缺乏必要的保障條件。
3.方式方法不夠創新
目前,“芙蓉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宏觀方面的探討。譚冬平在《基于“芙蓉工匠”精神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提出,應該加強培養具有“芙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能型人才;胡靚婷在《發展高職本科,推進芙蓉工匠新生代培養》中提出,可以通過發展高職本科教育來培養“芙蓉工匠新生代”;沈言錦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芙蓉工匠培養對策研究》中提出湖南省培養“芙蓉工匠”的六點對策。但是,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夠采取接地氣的培育手段的職業院校還比較少。
4.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芙蓉工匠精神實質上是工匠精神與湖湘文化的有效融合,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必須要有一批適應時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引領帶動,這類人才既要傳承工匠精神,又要傳承湖湘文化,既要有時代氣息,又要有濃郁的湖南特色。”因此,湖南職業院校的每一位教師要認真了解湖湘文化的內涵,自覺傳承工匠精神。但是,目前少數教師對湖湘文化、工匠精神的理解還不透徹,不能很好地指導實際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一個人的認知起著決定作用。要培育學生的“芙蓉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就要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讓學生在認知上引起重視。要通過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等途徑,使學生在認知上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明確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所要達到的標準,有意識地主動學習,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2.完善工作機制,構建科學的人才培育體系
高職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應該貫穿于學生職業成長的全過程,要融合學校、家庭、社會或者企業等多方面的力量。學校要注重構建集大學生思想引領、專業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校企合作于一體的職業素養培育體系,加強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適應未來崗位需要的優秀人才。
3.創新工作方法,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在互聯網+時代,湖南職業院校應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來培育學生的“芙蓉工匠”精神。例如,作為培養湘繡專業藝術設計人才的職業院校,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要注重將“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線上線下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非遺”傳承人的網絡課程學習、專業課程比賽,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促進學生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能力水平
學生“芙蓉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湖南職業院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除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綜合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引導教師自覺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全心全意指導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
總之,良好的職業素養既是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成功就業創業的關鍵,也是未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職業院校,湖南職業院校肩負著培育“芙蓉工匠”新生代的歷史重任。因此,湖南職業院校應結合優秀的湖湘文化和學校的辦學特色,通過轉變教育觀念、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途徑,有效培育學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胡靚婷.發展高職本科,推進芙蓉工匠新生代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
[2]譚冬平.基于“芙蓉工匠”精神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7).
[3]陳文靜.孵化“芙蓉工匠”新生代 ——湖南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觀察[J].湖南教育,2017(06).
[4]陶文輝,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17(02).
[5]黃君錄.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