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芳榮
摘 要:古詩詞具有深厚的歷史、社會和文學淵源。積極開展古詩詞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文章著眼于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從教學意義、現狀問題和發展策略等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語文素養;聯想;對比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9-0053-01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如何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師應著重思索和探究的問題。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新課標也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總結和提高。
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生而言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提高學生文本閱讀能力。古詩詞具有精練、雋永、內涵豐富的特點,對于學生來說,初學古詩詞時往往會因為對古代文化和時代背景不夠了解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而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學生掃除古詩詞學習障礙,能夠更好地培養其古詩詞文本閱讀能力。其次,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古詩詞或寫景、或抒情,或記事、或記人,語言古樸典雅,韻律和諧,能帶給人以美的體驗。提高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積累審美經驗。
一是重知識輕情感,教學模式僵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選篇是歷代詩詞中的精華,值得學生們融入感情去朗讀和背誦。而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以知識掌握為主要導向,只是讓學生記住詩詞中重點字詞的意思、讓學生記住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最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務必背誦全篇。這樣的“一步到位”式古詩詞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本身對詩詞的體悟,導致幾乎所有的詩詞課程千篇一律,學生僅僅是死記硬背教師布置的任務,使不能深刻理解詩詞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情感。
二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依賴心理嚴重。古詩詞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因此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也習慣于依賴老師。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學生成為被動的學習者,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1.興趣為本,情境導入
由于古詩詞的文化背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差距過大,大部分學生都難以深入理解和學習古詩詞,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就必須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導入是課堂教授新知的有效方式,對于古詩詞教學而言,教師可采用圖片導入、Flash動畫導入、音頻導入、視頻導入、游戲導入等多種形式。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時,教師可以運用圖片導入來引起關于“柳”這一詩詞意象的討論,學生在討論過柳樹之后教師便可順勢介紹本課主題。再如教學四年級下冊中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圖片,或者播放有關洞庭湖的視頻等,讓學生提前感受洞庭湖景色的魅力,從而在學習詩詞時更具親近感。
2.古今關聯,發散聯想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去感受古人的所思所想,讓學生明白古詩詞中的情感、情思與當下是相通的。要想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避免把詩詞作為完全與現實隔離的教學內容,而應古為今用,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想象等發散思維的方法,將詩詞與生活緊密鏈接,更好地體味古詩詞中潛藏的境界。例如五年級上冊中張籍的《秋思》這首古詩描寫了詩人在秋季深切地思念家人、想寫家書卻唯恐言不盡意、已經封好書信卻又想再多寫幾句的情景。詩歌語言簡練質樸,教師可啟發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個人與家人之間的離別思念之情,深入體會詩歌情感。《秋思》在字詞教學上重難點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讓學生品味詩歌的微言大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魅力。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在課后自己動手寫一封家書,深入體會作者融入的感情,這就拉近了學生與古詩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借鑒古詩的表達方式。
3.對比學習,拓展思路
中華古詩詞資源豐富,這為古詩詞的對比教學提供了充足的素材。為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在不同詩詞的對比中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以上述的《秋思》為例,其思鄉戀家的情愫、家書欲寄還收的場景讓人動容,但只領略到這一首詩的情感還不足以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秋思”為基點,引導學生思考還學過哪些同樣主題的詩詞,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比如有的學生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等名篇,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指導學生逐步歸納這些古詩的異同之處,從而達到學習新知、復習舊知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教師應明確古詩詞教學的知識目標、方法目標與情感目標,明確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知能力、感悟能力和解讀能力。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中通過情境導入提升興趣,通過古今關聯拉近距離,通過對比學習拓展思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馮俊芬,孫雙金.從“香菱學詩”談小學古詩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8(30).
[2]詹丹.古詩詞教學須用對用好背景知識[J].語文建設,2018(22).
[3]黃綠鮮.新課標下的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