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各類復雜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作為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信訪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文章以金川區雙灣鎮為例對農村矛盾糾紛特點及原因進行了分析,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分析研判,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力度,形成矛盾糾紛調處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關鍵詞】 心理疏導 信訪工作
隨著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革,目前農村農民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出現了多元化,加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乏力度,致使農村矛盾糾紛大量產生,一些矛盾長期積累,導致大量上訪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高度重視農村社會穩定,及時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使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得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
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基本情況
(一)反映問題類別情況。截止到目前,我鎮共排查矛盾糾紛111起,糾紛類型主要涉及土地糾紛類案件26起,占23.4%,宅基地糾紛類13起,占11.7%,勞務糾紛案件9起,占8.1%,經濟合同類糾紛案件23起,占20.7%,經濟賠償類5起,占4.5%,涉法涉訴類案件6起,占5.4%,家庭糾紛類案件11起,占9.9%,惠農救助類2起,占1.8%,鄰里糾紛類10起,占9%,村干部作風問題類2起,占1.8%,環境污染類2起,占1.8%,農業農村類2起,占1.8%。
(二)矛盾糾紛調處情況及說明。目前已調解完畢,需繼續做好思想疏導、穩控工作的是78起,如成功調處金河村三、四組土地糾紛問題,需要長期關注,持續做好穩控工作的是19起,建議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的是14起。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土地糾紛問題。目前主要是一是土地調整問題。我國規定土地承包權30年不變,實際上人數各村在變化,嫁出的閨女不抽地,娶進的媳婦分不到地;去世的村民不抽地,出生的孩子到上學年齡還分不到地,造成了大量土地糾紛。比如龍源村五組土地調整糾紛,新糧地村二組土地調整等矛盾糾紛。
2、勞務矛盾糾紛。主要集中在農民工勞動工資等方面。務工人員本身認識不夠,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等原因,出現了大量勞務方面的矛盾糾紛,相關職能部門對《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不及時、不深入,使用人單位貫徹不得力,執行不嚴,未按合同履行義務。比如,農民工由于工資拖欠產生的矛盾,政府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由于資金不到位,產生的施工單位和政府之間的矛盾,以及農民工和用工之間的矛盾。
3、經濟合同糾紛。主要一是拖欠農戶農作物款項,企業虧損目前無力償還。比如乾豐種業、中正公司、祁連種業3家公司分別和我鎮陳家溝、三角城、天生炕等8個村的農戶簽訂了制種玉米種植合同16992畝,乾豐種業拖欠農戶制種玉米款,多次索要無果。二是政府實施項目,目前政府補貼資金未到位。比如涉及陳家溝村2016年、2017年、2018年項目實施補償款項未到位合計105.548萬元,導致村民大規模上訪,目前鎮村正在積極協調解決中,但是在短時間內解決難度比較大。
4.家庭鄰里糾紛。主要一是家庭贍養義務糾紛。比如古城村石培軍、石培民、石培新因贍養老人,引起矛盾。二是因家庭夫妻矛盾。比如龍口村六組村民李建萍無法忍受丈夫劉軍的家庭暴力,前來村委會申請援助。三是鄰里糾紛。比如天生坑村民劉光華在推地時將鄰邊劉生寶的地埂也推了,雙方發生了爭執。
二、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分析研判,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力度
一是成立了一個統一的組織協調機構。成立雙灣鎮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鎮社會矛盾糾紛及案(事)件的排查、匯總、研判、決策、處置。發揮綜治、司法、公安、國土、農業、計生、勞動保障等各種資源和優勢,多方協作,形成合力。實行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定期召開會議,落實“一周一匯總登記、一月一分析研判、一季度一回訪排查、半年一督查督辦”的“四個一”工作機制,確保全鎮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制度有效運行。
二是建立了一個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雙灣鎮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領導小組依托雙灣鎮綜治維穩中心作為日常辦公場所,同時也作為群眾接訪、當事人接待、矛盾糾紛調處場所。雙灣鎮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中心吸納雙灣鎮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有關成員單位、法律顧問、法律助理及有關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工作組集中工作,負責社會矛盾糾紛的統一受理、綜合研判、歸口辦理、聯合化解、信息報送、糾紛化解跟蹤與督導等工作。
三是打造了一支涉及多領域調處力量。健全原有人民調解組織,在強化鎮、村人民調解組織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和發展村人民調解組織,并積極推進調解工作向專業性、行業性領域延伸。根據雙灣鎮社會矛盾糾紛特點,下一步計劃在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下設立道路交通、土地農業、家事調解工作組。采取推選、聘任、專職與兼職等方式,建立雙灣鎮人民調解專家團,廣泛吸收雙灣鎮各站、辦、所中熱心調解的業務骨干,打造一支“知鎮情、懂業務、善調處”專業調解工作隊伍,作為雙灣鎮矛盾糾紛調處專家團隊,并吸收法官、律師、退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熱心調解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間調處力量,作為雙灣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力量的有力補充。
四是構建了一個全覆蓋的矛盾糾紛化解網絡。構建一張“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大調解網絡。在縱向上由原有鎮到村的兩級調解網絡發展到包括“鎮、村、組”的三級人民調解網絡。下一步計劃在橫向上完善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基礎上向 “訴調對接”、“訪調對接”,在糾紛類型上建立專業化調處隊伍,如成立醫療衛生、道路交通、土地林權、家事關系等領域專業調處網絡。
【參考文獻】
[1] 溫建平.農村糾紛解決機制的對策及出路[D].廈門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9
[2] 趙麗琴.社會轉型期農村矛盾糾紛機制的建構[D].蘭州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08
作者簡介:楊玉霞(1986—),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甘肅省金昌市永昌人,2014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現就職于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社會綜合治理辦公室干部,主要從事信訪工作、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方面的工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