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對核心技術的掌握還遠不如發達國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下,推進汽車產業研發國際化有助于我國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經驗,掌握屬于自己的關鍵技術。本文以某大型汽車制造集團為例,分析了影響我國汽車產業研發國際化的內部因素,并研究、總結了我國汽車產業在今后研發過程中可選擇的路徑。
關鍵詞:汽車產業;研發國際化;影響因素;路徑
一、內部影響因素
(1)企業自身實力
由于母國和東道國之間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差異以及進入壁壘的限制,企業在研發國際化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管理能力、應急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較高的商業價值、品牌知名度、社會認同度等,才能為企業在國外順利開展活動提供條件。該集團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到目前已擁有超過2000億元總值的資產,并且連續六年進入世界500強,2017年,旗下汽車品牌價值達到了305.17億元。雄厚的經濟實力、商業價值使社會對這一品牌的認同度不斷提高,為國際化進程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2)企業人力資本
一個企業擁有越多高質量人才,就越能在發展過程中掌握更多新技術、新觀念,實現企業的不斷增值。該集團在人才引進、任用方面極為重視,著力于打造屬于自己的人才智庫,通過人才培養計劃,鼓勵員工加強交流、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和經驗。目前它在全球各地研發中心負責研發設計、工程技術的人員超過2萬人,創造出了大量的發明專利,并且全部擁有獨立、完整的知識產權。豐富的人才儲備幫助企業在創新水平上不斷提升,掌握了更多一流技術與經驗。
(3)企業技術吸收能力
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是企業獲取、轉化和利用外部知識的能力,它會影響企業的知識創造和利用,從而影響競爭能力。因此,擁有強大且高效的技術吸收能力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研發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該集團在發展過程中收購了一系列企業,逐步掌握并吸收其關鍵技術,例如收購澳大利亞DSI公司,將其自動變速器運用在之后生產的多款車型上。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自身研發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路徑選擇
(1)締結研發戰略聯盟
通過研發戰略聯盟,可以將有共同基礎的研發活動合并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分工,此外,還可以幫助企業分擔風險,降低損失。在2006年,該集團購買了英國某公司19.97%的股份,雙方合資成立公司,共同研發、生產倫敦經典黑色出租車。2017年,集團又分別收購馬來西亞某公司旗下汽車以及跑車49.9%、51%的股份,雙方相互學習、合作,推進了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收購國外高技術企業
我國汽車產業由于面對較高技術壁壘,對關鍵技術的掌握嚴重不足,因此采取收購國外高技術企業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尋求并掌握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等核心知識,同時在研發過程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掌握更多主動權。該集團于2009年收購了澳大利亞一公司,掌握了自動變速器這一零部件生產的技術;2010年,又從國際著名汽車企業手中進行了某大型汽車品牌的收購,通過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完善了公司旗下汽車的性能。
(3)研發外包
我國汽車產業由于國際化經驗尚有欠缺,因此將部分零部件的研發外包到國外成熟企業,有助于加快產品的開發速度,彌補自身缺陷。該集團早期由于國際化經驗不足,先后與意大利、韓國、德國等地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新型車型的研發、設計,以及電子、動力等標準化技術進行外包,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促進了集團旗下汽車產量及銷量的提高,同時積累了國際化經驗。
(4)設立獨立海外研發機構
當企業國際化經驗較為豐富時,選擇在海外設立獨立的研發機構能幫助企業充分利用東道國的技術溢出效應,同時有利于集合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推動國際化道路的開展。該集團汽車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于2013年在瑞典哥德堡設立了歐洲研發中心,匯聚了來自全球的一流工程專家,負責研發多個汽車核心技術領域。此外,在考文垂、巴塞羅那、加州都建立了研發中心、設計中心,開啟了全面、廣泛的自主研發道路。
三、結論
由于國外的高技術壁壘和我國較為薄弱的汽車工業基礎,目前中國雖成為了汽車生產、銷售大國,但是距離汽車產業強國還有很長的距離。在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下,我國汽車產業更應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研發國際化,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從而逐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謝偉,王展碩.中國企業研發國際化的角色和演進研究——基于國際化和技術驅動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7(11):116-127
[2]張淑謙,傅建敏,張鐵山.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國際化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8):131-135.
[3]曾德明,張磊生,禹獻云,鄒思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國際化進入模式選擇研究[J].軟科學,2013(10):25-28
[4]唐甜,何建洪.我國企業研發國際化路徑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2):120-122
作者簡介:曹汐(1994-),女,漢族,四川西昌人,學生,經濟學碩士,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研究方向:跨國公司與國際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