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60年代以來,休閑漁業在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的沿海國家和地區飛速崛起,將休閑、娛樂、旅游、餐飲等行業與漁業有機結合為一體,提高了漁業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形成一種新型產業。漁業已經成為現代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漁業資源保護、促進漁民增收、增加就業崗位、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基于休閑漁業的概念,對中國休閑漁業的發展過程與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其對漁業、漁民的積極影響,分析現階段休閑漁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定的對策。
關鍵詞:休閑漁業;概念;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濟與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人們開始感到生活的壓力也不斷增大,人們對于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愉悅心情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正如臺灣經濟學家江榮吉教授所言,20世紀是勞動時代,21世紀是休閑時代; 20世紀是勞動型文化,21世紀是休閑型文化。休閑式旅游近幾年在國際和國內迅速崛起,為人們提供休閑放松方式的途徑緩解壓力的同時,也為農民、農村帶來了新的生機。休閑漁業正是適應這一潮流而在全世界興起的。江榮吉教授給休閑漁業概括了這樣一個定義休閑漁業就是利用漁村設備、漁村空間、漁業生產的場地、漁法漁具、漁業產品、漁業經營活動、自然生物、漁業自然環境及漁村人文資源,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漁業于漁村休閑旅游上的功能,增進國人對漁村與漁業之體驗,提升旅游品質,并提高漁民收益,促進漁村發展。休閑漁業就是利用人們的休閑時間、空間來充實漁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的產業。現代休閑漁業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生產經營型是指一些漁場以漁業生產為主,以垂釣為輔的生產經營方式。二是休閑垂釣型是指一些專業垂釣園和設施較完備的垂釣場以開展垂釣為主,集游樂、健身、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業。三是觀光療養型是指一些地區結合周圍旅游景點,綜合開發水資源,住水邊、玩水面、食水鮮,既有垂釣、餐飲,又能觀景、休閑、度假、避暑。四是展示教育型是指一些水族館以展示海洋魚類為主,集科普教育、觀賞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博覽館。
研究休閑漁業的發展與現狀,發現問題并尋找對策,對于進一步規劃和發展休閑漁業,實現休閑漁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休閑漁業的概念
休閑漁業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僅稱謂不同,而且內涵也有所不同。因此休閑漁業并沒有一個準確概念。在中國,除了上文提到的江榮吉教授,還有多數學者提出了對休閑漁業概念的理解。卓友瞻(2000)認為休閑漁業是集漁業與游釣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產業,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是第一產業的延伸和發展。林法玲(2003)認為休閑漁業是利用海洋和談水漁業資源、陸上漁村村舍、漁業公共設施、漁業生產器具、漁產品,結合當地的生產環境和人文環境而規劃設計相關活動和休閑空間,提供給民眾體驗漁業活動并達到休閑、娛樂功能的一種產業。張峰、駱樂(2003)則定義為:在大都市周邊地區和間隙地帶,以漁業活動為基礎,與人們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物質和精神的)密切聯系,與現代旅游相結合的新型交叉產業,包括觀光漁業、游釣業以及水族館產業等。作為一種新型的漁業+旅游性質的經營形式,開辟了現代漁業發展的新途徑,拓寬了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楊美景(2006)指出休閑漁業是休閑產業的一個新成員,它是一種把休閑旅游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為最終目的的新型漁業。包特力根白乙等(2008)在歸納分析國內外13種定義的基礎上,對休閑漁業進行了界定,認為休閑漁業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定義分別為:狹義的休閑漁業是指利用海洋或淡水漁業資源以及漁村資源,提供垂釣、休閑娛樂和觀光旅游服務的商業經營行為;廣義的休閑漁業是指利用海洋或淡水漁業資源以及漁村資源,提供沿岸漁村地區人們全方位服務的商業經營行為。另外,劉康(2003)、陳思行(2005)等對美國休閑漁業的定義進行了分析,指出美國休閑漁業的含義相對狹窄,只包括以娛樂或健身為目的的漁業行為,含陸上或水上運動垂釣、休閑采集、家庭娛樂、以別于商業捕魚行為,但并不包括漁村風情旅游的內容。因此,這種漁業行為在美國和西方國家一般被稱為娛樂漁業(Recreationalfisheries)或運動漁業(Sportfishing)。
也有學者從旅游的角度對休閑漁業的概念進行了探討。樓筱環(2006)認為休閑漁業旅游是以現有各種漁業資源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休閑為表現形式,將旅游活動與現代漁業生產活動結合為一體的一種新型的、體驗型的旅游產品。
三、我國休閑漁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臺灣地區近十多年來由于近海資源逐漸衰退,遠洋漁業也日益受到四面排擠,加上船員勞力不足,使漁業發展面臨各種困境。為了擺脫困境,自1990年開始實施減船政策。為進一步引導漁業轉型,適應隔周休二日制實施后公民休假時間增加的需求,在沿海港口漁區大力興辦休閑漁業。臺灣漁業局從1998年起在基隆梧棲等6個漁港,強化休閑設施投資,發展海陸休閑中心,促進漁民走向多元化經營。休閑漁業中心的設施,包括從事海上觀光釣魚的游艇碼頭、漁人碼頭、海鮮美食廣場、海釣俱樂部、海景公園、兒童娛樂場及相應的旅館和旅游服務設施。同年下半年全島有99處海港陸續開放休閑漁業,批準開放從事游樂的漁船達700多艘。為推進休閑漁業政策的實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城市居民到漁港漁區觀光休閑,活躍漁區經濟,還在梧棲等8處重點漁港開設了魚貨直銷中心,游人在欣賞漁港風光、觀賞漁村風情的同時可品嘗和采購各種鮮美水產品,適應游人和消費者的多樣化要求。這種集生產、銷售、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漁港漁區,幫助了已近黃昏的臺灣沿岸和近海漁業起死回生,被稱為建設現代化漁村和增強漁業活力的改革。
我國休閑漁業的發展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自主創新,發展模式各具特色。沿海地區有海洋特色,內陸地區有田園風光。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如浙江、廣東、福建,休閑漁業的發展較快。這些地區休閑漁業主要有以下特色:一是發展海洋休閑、觀光漁業。以海洋風光和海洋漁業為基礎內容,結合其它旅游娛樂項目和內容而展開的休閑活動。它包括海鮮游釣、漁船觀光、游船觀光、海鮮品嘗、漁區文化與漁民風俗展示等具體活動;二是興建專業休閑漁場。這些漁場都具有相當規模,集垂釣、旅游、觀賞、餐飲和度假為一體。據不完全統計,這三個省這類的漁場多達200多家,既減輕了對近海資源的壓力,又解決了漁民轉產轉業的出路,為漁民增收開辟了新途徑,也為休閑旅游人群開辟了新項目。在內陸和西部地區,休閑漁業近幾年也發展的紅紅火火。如湖南、河北等省,利用發達的城郊養魚業,適應市民的消費需求,吸引了大批社會投資,建設了60多處生態漁莊。有的投資數百萬元,建設高標準的垂釣池、餐廳、住房、娛樂等設施,接待大批游客。
四、我國休閑漁業存在的問題
(1)多個主體缺乏對休閑的正確認識
對于游客來說,對休閑漁業的概念局限于垂釣,沒有了解到現在的休閑漁業類型的多樣性造成參與休閑漁業旅游的積極性不高。對于經營者(大多數是漁民)來說,由于平均文化水平較低,對休閑漁業的性質和特點認識不足,往往脫離休閑漁業與漁業生產的密切聯系,過度“商業化”,靠門票來維持,很快就喪失了游客資源,關門倒閉。對于管理者(政府)來說,對休閑漁業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對鄉村旅游缺乏重視,投資相對于其他旅游業所占份額極少,也缺乏相應的管理和規劃。
(2)漁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休閑漁業大部分都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尚未完善的漁村。雖然現在新農村建設已經取得良好效果,但農村的衛生條件、醫療條件、道路狀況相較于城市來說都還有很大的差距。飯店、旅店、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善,水電供應系統不穩定,安全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也使多數游客望而止步。
(3)休閑漁業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漁民具有興辦旅游的積極性,但政府對發展休閑漁業尚未制定優惠政策,也沒有制定相應的休閑漁業旅游管理法、“漁家樂”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和相應政策。沒有政策,沒有法規,就難于管理,也不能保證其健康、持續發展。
(4)資金投入不足
休閑漁業進行園區建設與完善,廣告宣傳等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漁民財力有限,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得不到政府有效的資金支持,招商引資對大多數漁村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缺乏資金是現階段休閑漁業非常重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1)對政府管理者、休閑漁業經營者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對休閑漁業的認識度與重視度,以更好的管理和經營。
(2)進一步進行新農村建設,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與道路狀況。
(3)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休閑漁業的開發與管理。
(4)加大對休閑漁業的投資力度,政府積極引導幫助發展休閑漁業的漁村招商引資,帶動社會各界積極投資、參與休閑漁業。
參考文獻
[1]黃穎.休閑漁業的現狀與在我國的發展對策[J].福建水產,2005(02)
[2]卓友瞻.發展休閑漁業,振興漁區經濟[J].中國漁業經濟研究,2000(01)
[3]黃穎.休閑漁業的現狀與在我國的發展對策[J].福建水產,2005(02)
作者簡介:閔迪(1994年-),女,漢,山東省費縣,碩士,中國海洋大學,農業經濟管理,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