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淮
【摘要】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擁有豐富燦爛的人文積淀,史書資料再現了歷史長河中的朝代變遷,建筑服飾展現了前代人民的生活環境,經由人們口口相傳下來的音樂蘊含著中國民族內在的豐富情感。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也是中國民族歷史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記錄方式,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具體展現,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瑰寶。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弘揚和發展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因此,為了促進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弘揚和發展,應該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融合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教學,構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理論體系和教育體系,以便于更好地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關鍵詞】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內涵
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概念并非自古就有,而是在近現代的時候才有人提出。在以往,中國音樂僅僅指代中國傳統音樂,直到鴉片戰爭之后,我國的國門被西方列強的炮火打開,歐洲國家的音樂全面涌入中國,一些中國知識分子開始了解和借鑒歐洲音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理論,以此創作出了一種和傳統音樂有所差異的新音樂。為了把傳統民族音樂和新音樂區別開來,提出了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概念。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是指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的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音律、音階、宮調等基本音樂理論以及音樂文化傳統、哲學基礎和民族思維方式都具有中華民族的獨特規律和特點。一般而言,中國傳統音樂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中原音樂、四域音樂、外國音樂。有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四大組成部分。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可以說,中國由于地域廣闊,民族較多,以至于音樂的種類也較為豐富多彩,各個民族都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的智慧創造出了內涵豐富,廣為流傳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二、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實行學校音樂教育已經歷經九十多年,這些年來,我國在音樂教育方面出現了較多的專業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上,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還是歐洲音樂占據了主導地位,民族傳統音樂只是輔助地位。比如,音樂教學人員在講解音樂理論的基礎時,采用的音樂定律和樂器都還是十二平均律和西洋樂器。在這些音樂定律和樂器的基礎上去判斷和分析民族傳統音樂。隨著新課標理念的提出,音樂教育也應該順應新課標理念的要求,重視中國傳統音樂,而不是以西方音樂理論的知識來分析研究中國民族音樂,也不是以西方音樂的審美觀念來欣賞中國民族傳統音樂。
因此,要想繼承和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應該注重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以學校作為音樂弘揚的載體。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構建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理論體系和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教育體系,讓青少年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思維方式、哲學基礎和價值以及審美觀念具有正確的認識,意識到自己民族音樂的獨特價值,從而產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便于能夠更好地弘揚和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音樂。
第二種,在弘揚和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過程中,應該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不是要全盤接收,而應該繼承和發展其中的優秀部分,摒棄糟粕部分。在民族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講解優秀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民族音樂。
第三種,幫助音樂教學人員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創新是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源泉,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實行教育環境的變化。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音樂教學人員也應該轉變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民歌和樂器,從而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的興趣,并樂于學習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等多種感官體驗民族傳統音樂的魅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彈奏民族樂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拉進學生和民族樂器之間的距離。
三、如何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一)更新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教育理念,培養人們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理念,堅持多元化的音樂理念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文化交流也日益緊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成型。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東西也應該屬于世界,世界各國的音樂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民族傳統音樂和世界音樂是個性和共性的區別。因此,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教育也可以在多元化的發展環境中進行,提高人們的民族傳統音樂的審美情緒。在以往的音樂教育過程中,總是過多的強調音樂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了音樂文化中的內涵和精神。音樂是蘊藏了創作者豐富情感的產物,也具有一定的精神鼓舞作用。音樂教育也應該更新教育者關于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教育理念,培養人們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理念,堅持多元化的音樂理念,把音樂當成一種文化來弘揚和發展。如今,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學子前來中國學習,我們更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尊重和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特色音樂,發揮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拋棄不合時宜的音樂價值方面的偏見,發揮文化的多樣性,讓學生認識到世界各國音樂的不同之處,知曉世界民族音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多元化的教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和尊重世界上的不同音樂種類,還能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全球觀和整體觀,能夠平等地看待文化的多元性。需要注意的是實現多元化教育的前提是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的熱愛,能夠充分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
(二)提高音樂教學人員的專業素養,為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培養優秀的引導人
音樂教學人員是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引導者,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音樂教學人員是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知識的傳遞者,教師應該不斷充實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理論知識,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具有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的清晰認識,以便于能夠向他人有條理性地講解出來,或者能夠較好地回答出相關人員提出的問題,解決他人的疑惑。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還應該具備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正確地傳遞出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和精神。學校可以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音樂教學方式。“引進來”是指學校聘請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到學校開設講座,組織音樂教師前去學習。“走出去”是指安排學生外出深造學習,將自身的音樂知識體系化,從而為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總結
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具有獨特的民族內涵和特點的音樂體系,近些年來,由于西方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沖擊,民族音樂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應該注重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弘揚,構建系統化的中國民族傳統音樂體系,培養人們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興趣,讓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再次在中華大地上煥發生機。
參考文獻
[1]李廣貞.對弘揚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思考——從《中國民族音樂集成》說起[J].江西社會科學,2007(12).
[2]倪慧娣.弘揚中華民族音樂的啟示和思考——香港中樂團學習有感[J].音樂天地,2010(5).
[3]王韡,蔣劼,殷玉環,等.中國民族音樂的文化自覺與價值引領——對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民族音樂學家、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趙塔里木教授的專訪[J].音樂傳播,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