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對初中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音樂作為初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在實際授課中,并不受廣大師生重視。新課改的背景下,雖對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視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具體授課中,學生知識與素質等能力尚未有效提升。本文深入分析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現狀,簡要介紹了初中音樂欣賞課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立足于有效性教學,提出了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有效策略,旨在促進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授課中,由于不是重點考試科目,直接造成廣大師生并不重視音樂學習。新課改的實施,音樂這一科目的重視度有所增加,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要音樂知識與提升素質水平之外,同時需要注重欣賞能力的培養,由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致使音樂教學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到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鑒于此,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的有效性教學”展開更深層次的剖析,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一、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初中音樂欣賞課一直課程效率低下,是因為初中音樂教師在具體的授課中,尚未全面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學生的音樂心理設計想法,從而在具體授課過程中,選擇的教學內容通常與學生的需求不相符合。基于這種情況,學生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嚴重的情況下,會抵觸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一些優美的古典音樂,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難以理解其內涵的,這直接造成課堂乏味,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性差。同時課堂缺乏師生有效交流,學生無法掌握一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1]。另外,現代學生大部分喜歡流行音樂,對于古典音樂往往是嗤之以鼻的。雖說學生對流行音樂十分喜歡,但是僅僅是學生的從眾心理作祟,盲目跟風,自身對流行音樂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編曲、歌詞、演唱者等,并不深入掌握歌曲作品的背景。接下來,筆者就這種現狀形成的具體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一是我國應試考試制度的影響。我國在文化設置上,雖有著音樂等課程,但是在考評時,音樂這類課程并不納入考評范圍,直接造成廣大師生在具體的教與學中,更加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忽視了音樂這類課程的學習與教育[2]。學生在長期的這種心理與行為影響下,自然會逐漸認為音樂學習沒有什么用,從而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
二是教師音樂授課僅僅是按照個人意愿,或者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授課方式,在實際授課之前,沒有深入學生群體,掌握學生的內心具體需求,從而在授課中,往往是選擇一些與學生真實需求背道而馳的音樂進行教學,直接傷及到了學生的興趣[3]。學生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自然無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影響到教學效率與質量。基于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選擇與之相應的音樂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效率。同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欣賞水平等因素。
三是新課改初中音樂教材改革之后,雖豐富了音樂內容,但是所選的音樂內容,在風格、體裁等方面,均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不喜歡,自然會喪失興趣,從而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自然會影響到學習效率[4]。
四是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實施,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即從傳統模式下的主體逐漸轉變為現階段的主導與引導。然而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并沒有注重這種轉變,依舊是占據主體地位,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五是現如今大部分學生雖喜歡流行音樂,但是大部分流行音樂不適合初中學生欣賞,歌詞內容大多消極、不健康,嚴重影響到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5]。
二、初中音樂欣賞的有效性教學措施分析
結合初中音樂教學現狀,要想切實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
音樂具有自由、抽象等特點,并不能運用統一理論進行概括,同時單純的講解,無法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本質。現代化教育手段,在現代教育領域中得到了普及使用。因此,初中音樂教學也需要注重多媒體的應用,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個音樂意境,刺激學生的感官,將音樂的自由性完美發揮出來,供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具有一個更加直觀的體驗。同時,多媒體可以通過圖片、動畫等方式,將人文地理、自然風光等直觀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具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感悟,自然有利于促進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具體言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作品中的情感與語境。不同時代的音樂融合了不同時代的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內涵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立足于音樂背景。學生在欣賞音樂時,一旦出現偏差,作為教師,需要及時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對音樂的欣賞。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欣賞,需要時刻保持環境的安靜。
(三)學生音樂興趣的提高
初中音樂欣賞課實效性的提高,關鍵在于學生學習興趣。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生自然不愿意學習,音樂欣賞課自然也就是流于形式,何談有效性的提高。音樂欣賞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審美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在聆聽優秀音樂作品時,學生心靈上將會引起共鳴。需強調的是教師在學生欣賞音樂時,要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的真諦,同時體會音樂的內涵。另外,教師可以采取音樂與表演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中,首先不介紹歌曲題目,讓學生先行聆聽,了解作品的旋律與節奏,在播放結束之后,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在小組內開始激烈的討論,確定教師播放的歌曲是哪一國的、使用了什么樂器、歌曲的主題等。在學生小組討論完成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并引導學生以文字、語言等多種方式表達。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全過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提升,同是有助于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對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要的音樂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注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然而在具體的授課中,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直接影響到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等舉措,切實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雪姣.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分析[J].藝術評鑒,2018(1):108-110.
[2]姜俊.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6(25):157-158.
[3]張萍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探討[J].北方音樂,2016,36(3):90.
[4]尹薇.“以人為本”理念下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5(15):43.
[5]底英芹.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的有效性教學[J].才智,2013(36):108.
作者簡介:黃珊(1970—),女,漢族,福州連江,在職本科,中學音樂一級,畢業于福建教育學院音樂系,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曾獲榮譽或獎項:福州市優秀農村教師、福州市、連江縣優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