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官艷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可以表達情感,讓人們獲得美的體驗,可以提高我們對美的感受,而且在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層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合唱作為小學里面不可缺少的一種校園文化,對小學音樂課堂有重要的意義,合唱不僅是一種含有內涵的演唱方式,也是體現集體主義的表現,所以應該得到我們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合唱基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現在的課業壓力越來越大,沉重的課業壓力讓學生感到疲累,因此音樂成了他們比較喜歡的事物,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音樂學到知識,還可以得到壓力的釋放,舒緩身心,合唱作為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小學音樂課程里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合唱是一種集體的表演藝術形式,在展現音樂作品時需要用到合唱的形式,這種形式能夠充分展現歌曲中的情感,這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藝術手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少不了合唱的訓練,為了能提高音樂能力,體會音樂之美,就需要我們重視合唱訓練,合唱對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要求十分嚴格,所以合唱的基礎訓練就很重要,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合唱訓練的要求和個人獨唱的要求有所不同,不僅需要歌唱基本功,他還需要學生有頑強的毅力,能經受住訓練的枯燥無趣,往往一練就會是幾個小時,所以需要團隊精神,合唱是一項集體活動,一個完美的合唱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的支持和配合,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全家的寵愛,這就導致這些孩子容易缺乏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如果每個人都偷點懶,那合唱就不會發出美妙的歌聲,所以合唱對每個學生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需要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和體諒,運用頑強的意志去共同面對困難,完成挑戰,共同努力唱出完美的歌聲。這也就給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老師需要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學生,教會學生遵守時間、尊重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趣味化的音準練習
(一)唱名手勢的運用
柯達伊教學法中,較大范圍內推廣的是相對關系唱名法。教師在課堂里的音階練習中,運用唱名手勢練習音階,可以通過手勢的暗示讓學生來掌握音級的關系,對特殊音符傾向性進行感受,比如在唱名手勢中的兩組音:fa-mi,sol-do。這兩組音都是半音,在手勢上也直觀的體現出高音的傾向性,因此當學生看見老師的直觀手勢就會有音準的高低感知,也會有音級之間的距離感知,對學生的讀譜、音準的訓練有好的效果。
(二)“魔術”手勢的運用
手勢語音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他能讓我們感受到音樂課堂的魅力,充滿了挑戰,教師在課程前的音程構唱和和弦構唱中,借助手勢不斷進行變換就猶如魔術師的手,學生也需要提高注意力,根據老師的手勢進行演唱,唱出相應旋律。但是也要關注內心的音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準,也能為課堂中的合唱教學環節作出鋪墊。比如在《大家來唱》合唱歌曲中,教師要提煉出每一個樂句的主要音程,用手勢引導學生,通過手勢的變換增加我們的演唱難度。教師提取主干音,用自己的左右手代表一個聲部,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手勢進行聲部的變換。用幾個單音的長音進行合并多聲部和聲練習,通過手勢來提高學生的分辨力,讓學生感受到和聲的美妙。
比如3/4 右手:1--|2--|1--|……左手:1--|7--|1--|……
二、游戲式節奏練習
(一)節奏式卡農游戲
“卡農”就是輪流演唱,是一種復調音樂,在節奏練習中,教師要借鑒卡農的演唱方式,運用單一或者立體的節奏練習訓練學生多個聲部的意識,這樣既可以增加節奏練習環節的趣味,還能為多聲部旋律的順利合成進行鋪墊,比如教師可以先拍出一個小節奏,學生進行模仿,然后教師就即興生成并且進行拍擊,教師一直處于領先學生的狀態,學生不僅可以仔細聆聽教師拍擊的節奏,還要拍出教師拍過的節奏,這樣不僅訓練了單一的節奏,也讓學生有了多個聲部的節奏感。
比如老師:X -|X? XX|X? X? X|......學生:0 0|X? -? |X? X? X|......
(二)多聲部的聲勢律動
由于節奏是旋律的骨架,所以包含了時間、空間和一定的韻律,節奏都有各自的旋律,通過多聲部的訓練就可以直接鍛煉學生的多聲部思維、多聲部聽覺和內心的恒拍感,為我們的合唱教學打下基礎。
比如我們在學習《大家來勞動》時,教師可根據勞動的主體訓練學生學習三種勞動類型所匹配的節奏。沖水:Ta-a|Ta-a|? ? 嘩 -|嘩 -|;擦玻璃:Ta Ta | Ta Ta| 嚓 嚓|嚓 嚓|;掃地:titi? ?titi |titi? ?titi |? 刷刷 刷刷 刷刷 刷刷……
首先可以進行單組的聲音練習,老師增加手勢加入第二個,然后漸漸加入第三組,三組一起,這樣學生就只有一個固定小節、一段固定節奏進行不斷重復,所以只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控制好速度就行,和大家采取節拍一致,三組同時進行模擬就能行成不同的節奏聲部的疊加,這樣通過練習,學生的多聲部思維就可以得到鍛煉,多聲部的聽覺得到鍛煉,學生內心的恒拍感也得到了訓練。教師也就可以根據教材所講內容去提取多聲部的聲勢律動,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可以為合唱教學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三、趣味化的內心聽覺練習
(一)運用手勢訓練內心聽覺
內心聽覺是一種聽覺的能力,他可以通過音樂記憶內在想象出聲音的音高、旋律、節奏和音色,通過想象出音樂的形象進行演唱,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的心理,巧妙地運用柯達伊唱名手勢,引導學生進行音程、和弦的演唱。比如我們學習《Do RE ME》,學生普遍有好奇心、好勝心,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心理,設置一個闖敢大挑戰,第一關:看手勢唱音階;第二關:根據手勢演唱旋律,教師要求學生第一遍先看老師的手勢,根據手勢在心中默唱旋律,第二遍要看手勢,然后要求學生只張嘴不要出聲,在心中默唱主旋律,第三關:要求學生不看手勢進行輕聲演唱,教師還可以通過進行分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一個個小組分別演唱,提高游戲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于表現好的小組進行口頭表揚或者加分,在游戲環節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直觀的手勢變化吸引學生眼球,闖關游戲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恒拍感和內心的聽覺力。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訓練內心聽覺
音樂記憶是進行音樂實踐活動的基本能力,在多媒體教學的今天,運用好多媒體就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好學生的試聽感官,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晚風》時,教師可以先根據課本中晚風的主題,設置出一個場景,制定秋天晚風的課件,比如秋天落葉的浪漫場景,接著根據學生先入為主的心理特點,把歌曲的第二個聲部的曲譜進行提前出示。并且展現陳秋風的照片。其中,可以先呈現歌曲的主干音,其他的音符可以用東西遮住,由于設置秋天落葉的情景,我們這次可以用樹葉遮住,然后再由老師提出具體的要求,第一遍學生請仔細聆聽鋼琴的演奏,第二遍跟唱旋律的主干音,第三遍可以試著去嘗試演唱用樹葉擋住的音符。隨后老師可以輕輕說道,秋天的風兒輕輕的吹過,帶走了一片片美麗的落葉,你能把它唱出來么,課件上的旋律可以發生微妙的變化,音符漸漸減少,學生就可以在這不斷的變化中進行反復的聆聽,演唱,直到牢記于心完整唱下來。
四、總結
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就包括了音樂教育,合唱的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唱也可以對學生的性格品格產生影響,所以作為音樂老師有必要組織進行音樂合唱練習,培養小學生的合唱能力,這也是學校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們要不斷進行思考,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找到最適合進行合唱教學的途徑,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加強對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積極探索教育新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讓學生更加熱愛合唱,積極的投入到合唱中去。
參考文獻
[1]趙文靜.合唱基礎訓練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