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合唱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們通過音樂課堂上的合唱訓練,感受體驗音樂的表現力,同學們通過多聲部的演唱、合唱,獲得了群體協調合作的經驗,提高了合唱的技能。本文結合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經驗,從訓練學生聽力入手,通過合唱教學,教給學生合唱方法,培養合唱技能,結合課堂教學的實例,提出了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們在合唱過程中,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密切的合作,把音樂富有表現力的多聲部音樂表現出來。同學們在感受到音樂無限的美的同時,音樂演唱合作所帶給他們群體意識,相互合作的能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他們。所以,重視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對青少年整體素質的提高,培養他們團結合作,樹立群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學生聽力的訓練,在合唱中充分感受合唱魅力
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聽,想感受音樂的魅力,就需要有靈敏的聽覺。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培養學生靈敏的聽力,通過課堂教學中開展的各類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聽覺體驗。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心的,有意識地去聽,讓學生掌握聆聽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聽覺意識,為音樂課堂上的合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用優秀作品激發學生合唱的興趣
優秀的音樂作品,歌詞積極向上,旋律優美動聽,具有無窮的感染力量。同學們通過合唱或者聆聽這些的優秀音樂作品,往往容易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激情,產生合唱的欲望。教師通過科學的設計教學方案,有效的指導學生聆聽,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優秀音樂作品的聆聽中去發現、對比、總結歸納出這些音樂所采用的不同和聲方法,而表現出來不同的音樂意境。
(二)培養學生建立“縱橫”立體聽覺
在中小學合唱音樂教學中,音準是決定合唱效果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在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解決學生音準問題,教師只有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聽覺意識,通過不斷的聆聽練習,指導學生聆聽音樂的主旋律,欣賞單聲部的音樂作品,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立體聽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那怕取得一點點的進步,教師也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教給欣賞方法,從而有能力去欣賞更多的和聲作品。
(三)培養學生抗干擾的聽力
在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上,學生們在合唱練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一邊唱一個聲部,另一邊還要聽另外一個聲部,這就需要學生聽覺上在感受各聲部音色音量的均衡及音準音高之間的和諧,在頭腦中建立和聲概念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干擾,從而造成合唱過程中聲部的不均衡及音準音高之間的不和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和聲訓練的過程中,首先在聽力上,加強學生聽覺能力訓練,幫助學生建立抗干擾的聽覺。這需要學生在音樂合唱過程中要反復練習,多次體驗,訓練難度由低至高,循序漸進,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聽覺能力,最后熟練掌握演唱多聲部歌曲。
(四)加強對不同形式的音樂作品之間比較,體會合唱的感染力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通過對不同的音樂作品之間的對比,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達到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如將合唱音樂作品與獨唱音樂作品、齊唱音樂作品分別展示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形式在音色、音量、和聲等方面的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學生感受立體聲豐富的表現力量,進而感受合唱的魅力。
二、把器樂引入課堂教學,幫助解決合唱難點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教師可將器樂引進課堂,通過對器樂的有效利用,可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加音樂課堂教學的活力,更能有效解決合唱教學中出現的難點問題。
(一)利用器樂,對學生進行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課堂合唱訓練中的重點,因為器樂有固定標準的音高,器樂在課堂上的有效使用,幫助學生唱準音高,成為學生校正音準的工具,讓學生的音準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二)器樂可以幫助解決模唱練習時出現的問題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合唱訓練的基礎就是模唱。模唱對學生的音準、旋律、和聲等的訓練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模唱練習過程中,往往由于學生發育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造成學生音域高低差別很大,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正常的模唱。而讓這些同學通過器樂演奏代替他們的合唱,既糾正了音準問題,也避免了變聲期給學生演唱造成的尷尬。
(三)用器樂解決多聲部和諧問題
在合唱訓練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單聲部唱得好,一到多聲部合唱就亂了套。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利用各種方法加以解決,而器樂的參與,可有效解決多聲部和諧的問題。器樂參與到學生合唱訓練中,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準,豐富了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內容,增強了吸引力,降低了合唱教學的難度。
三、通過聲部創作,培養學生創作才能
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唱好教材上的合唱歌曲,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引入適合學生合唱需要的一些課外優秀歌曲,還可以指導學生或師生共同創造一些聲部歌曲。不僅豐富了音樂課堂上合唱的教學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音樂創作的技能。
(一)簡單節奏型聲部的創作
節奏是音樂創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成分,它是音樂的靈魂。學生只有準確把握音樂的節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歌曲。創作時一定要把握好歌曲創作背景,與這相關的人或事物的特點,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含、樂感以及聲感,讓學生在演唱中感受創作的樂趣,激發創作激情。
(二)簡單旋律型聲部的創作
優美的旋律能更好地展現音樂的靈魂,那些優秀作品所帶給人們動聽的旋律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認為太深奧,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旋律的創作只要教師科學引導,由簡到繁,模仿優美旋律的創作。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很容易理解旋律和音樂的關系,從而更好地進行合唱訓練的教學。
(三)簡單輪唱形式聲部的創作
比如,《游擊隊之歌》就是輪唱的一種形式,它通過各聲部相互交織、反復,從而達到此起彼伏的效果。這樣采取輪唱的表現形式,增加了歌曲的氣勢,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老師結合這首歌曲,幫助學生分析這首歌所表現的意境、氣勢。然后模仿創作,學生就很容易掌握。
四、結語
綜上論述,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合唱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合唱訓練中,既學到了簡單的合唱音樂知識,掌握了基本的常用方法,又培養了集體合作的精神。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音樂知識,更重要的通過學生合唱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學會合作,更加熱愛祖的文化藝術,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潘宇凌.當前中小學音樂課堂中多聲部合唱教學[J].黃河之聲,2018(6):102.
[2]張蓮.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37(1):120-121.
[3]林曉慧.淺談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進行合唱教學的實踐[J].藝術科技,2015,28(5):48.
[4]杜津津.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音樂天地,2014(4):10-13.
作者簡介:鄧穎貞(1973—),女,漢族,湖南衡陽,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聲樂與歌唱教學,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