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在服裝設計人才培養中仍然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機制,使得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對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與職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基于此背景,對高校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全面探索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具有更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服裝設計 人才培養 信息化 時尚產業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消費、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服裝設計已經成為前沿性的行業,具有時尚性。
一、我國服裝行業發展前景的展望
(一)創新設計理念是推動服裝行業發展的源動力。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服裝行業會受到比較嚴重的沖擊與挑戰。服裝行業只有不斷創新和發展,不斷打造原創力度,提升原創品牌的整體附加值,才能真正優化自身的發展模式。目前,在我國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服裝設計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缺乏原創,缺乏創新。服裝行業若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提升服裝行業的整體設計水平,將時尚元素、藝術元素、科技元素和生活環境等多因素充分關聯,以提升服裝產業的藝術性和生活屬性,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的追求。同時,主動打破國家、民族之間的界限,發展服裝文化的多元性,特別是在服裝設計過程中,突破過分依托于傳統的文化元素,主動吸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先進元素,并將服裝設計與市場需求進行有機結合,推動服裝行業在新時代的繁榮發展。
(二)智能化將推動服裝行業迅速發展。服裝行業作為時尚產業的主角,隨著時尚產業的迅速發展,必然會受到社會經濟、信息技術、時尚產業等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研究現階段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一定要科學地把握它的智能化基本特點。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服裝行業只有轉型發展才能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特別是在互聯網經濟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服裝行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應用信息化技術,全面優化各個產業鏈,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全面改變過去人工制造的傳統模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同時,在其它方面,例如銷售環節中,服裝行業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強化生產與銷售的關聯,一改過去的封閉銷售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服裝設計前端、服裝制造中端與服裝銷售終端等各個環節有效結合起來,來提升服裝設計、生產與社會發展、進步的契合度。
二、建立新形勢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機制
(一)改革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建立師生互動平臺,培養學生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增強興趣驅動。時尚是不斷發展和演變的,若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必造成教學工作與時尚發展相脫節。由此,高校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全面優化服裝設計的課程實效性。首先,高校依托于多媒體教學工具,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及時向學生傳達時尚元素,展示優秀的設計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賞析與點評,實現良好的師生交流互動。同時,還可以采用微課、慕課等多種教學方式,借助于手機客戶端開展師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另外,高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善于捕捉時尚產業的信息,時刻關注時尚元素的發展與變化。要時刻引導學生,緊隨時尚發展的步伐,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補充和更新自身的時尚認知,根據自身的興趣與愛好,主動進行相關知識的擴展和補充。
(二)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強服裝設計的實踐性教學,促進產學研高度結合。服裝行業在時尚產業語境下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存在脫離原創,僅僅依靠抄襲、模仿來延續服裝行業的發展的現象,這樣只能保證短期效益,無法實現長遠發展和服裝行業的突破性發展。因此,高校在培養服裝設計人才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突出品牌意識,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及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來努力創新,大膽嘗試,創設自己的服裝品牌,并嘗試進行市場投放,積極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網絡課程來與外界對接。通過這種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所學所想及時輸出,指導學生將學習成果、主題研發產品和企業需求連接在一起,讓產學研模塊無縫對接。同時,應該探索個性化培養方案。由于不同認知能力、不同專業素養、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高校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這些差異,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實習實踐等方面,為他們量身打造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會推動服裝設計的個性化和創新性發展。
(三)重視師資培養,優化教師教書育人能力與素質。人才培養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和時尚產業的動態,不斷的調整與更新。作為服裝設計教學工作者,本身的時尚素養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因此,有必要優化和提升教師的時尚素養以及專業能力,使他們不斷開拓眼光,更新知識體系,吸收國外先進時尚元素。在時尚產業迅速發展下,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必須有先進的師資力量作為支撐,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于多種教育資源,優化辦學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師資優勢,積極與相關企業開展互助合作,建立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校企人才培養相結合機制,聘用企業高端人才為教師,指導在校學生在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同時,鼓勵教師進入企業開展實踐性互動,更新理念,積極補充新的知識。同時,選拔和引進國際人才參與服裝創新人才培養。
當下是時尚產業迅速發展的時代,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服裝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全新與流行的趨勢,高校在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實踐中,非常有必要積極探索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全面提升師生互動程度,全面探索實踐性課程,推動產學研高度融合。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結合學生差異化需求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培養推動社會繁榮、進步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