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庶 任鶴 戴慧
摘要:通過問卷、電話訪談等形式對沈陽市各高校和學生卡開發公司進行了調研,得到沈陽市各高校學生卡互聯互通的相關數據,分析了互聯互通的障礙,提出了解決設計方案,指出了學生卡未來互聯互通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學生卡 互聯互通 高校
各高校都有專屬的學生卡,但是僅限于本校學生使用,對于強調資源整合及互聯網應用的今天,這種專屬壁壘已經不合時宜,有必要破除這個壁壘,實現高校相關資源的共享互聯。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逐漸成為互聯網發展創新下的新業態,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形態。因此“互聯網+”也為實現高校學生卡互聯互通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路。
首先,學生卡的互聯互通為跨校選課帶來極大便利。隨著教育部課程改革的進行,跨校選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僅可以解決高校資金、資源和師資力量的不足,還能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生卡的本地認證,就可以實現如本校學生的同等待遇,學生就可以自由的查詢他們所需要的課程及分數,教師可以實現成績登錄,成績回傳等實現學分互認。其次,通過學生卡互連互通,可以實現凡是加入共享的各校學生即可持學生卡在沈陽市其他高等院校刷卡進校園,刷卡進入圖書館并享受免費借閱圖書等權利,實現圖書資源充分利用。第三,可以實現實驗設備開放式共享。充分利用各高校現有的實驗實習設備,挖掘實驗實習設備潛力,實現校際合作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后續還可以圍繞互聯互通開發更多功能,總之,學生卡互聯互通,促進解決各高校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能充分發揮各所高校的優勢,讓學校、學生更有效的利用資源,成為共享經濟的受益者。
二、沈陽市各高校學生卡互聯互通可行性調查及方案設計
(一)學生卡互聯互通可行性調查
目前各高校師生使用的學生卡具有身份識別、校園結算等功能,具體包括圖書借閱、選課上課、食堂超市結算等,因此學生卡解決問題的實質是以卡代證、以卡代幣、一卡多用,實現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支付和結算。沈陽各高校使用的都是某公司開發的學生卡管理軟件。通過對該系統軟件的開發商調研得知,從其公司層面實現各高?;ヂ摶ネㄔ谠摴鞠到y是可行的,不過需要各高校付費升級軟件,通過調研還發現一個問題,該公司的軟件并不是對所有高校適用,目前沈陽市各高校使用的是其公司軟件可以互聯互通,然而省內其他高校,外省的各高校卻不一定是使用其公司的軟件,這對后續學生卡從對地區層面向全國層面過度是不利的,很可能由于軟件平臺不同,導致無法接入的難題,并增加運行成本,即便是都采用一個公司的軟件,由于缺乏系統中介聯通的統一的協調人,如果系統成功實施相當于所有學校從學生卡管理方面變成了一個學校,很難得到各高校的認同并實施。
在針對各校教師學生的調研中,主要采取了案頭調研、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對沈陽各高校的師生調研結果顯示,師生對互聯互通方面很有熱情,幾乎全部同意建立互聯互通的平臺,認為這對活躍各校學術及聯絡,方便互相走訪有極大的便利,對此認可度是相當高的,但也普遍對學生卡互聯互通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疑問,認為實施難度很大。
(二)學生卡互聯互通方案設計
此次的沈陽高校學生卡互聯互通項目最初設想為:由現有的系統軟件開發商提供技術支持,并由遼寧省教育廳進行統籌安排,以現在運用十余所高校作為試點,并逐漸推廣到整個沈陽市、遼寧省、乃至全國。但是由于使用該公司平臺運行的成本較高,程序設計較為復雜,運營管理起來難度較大,本項目打算設計一個微信平臺以達到成本低、使用便捷、運行順暢的效果。
首先,開發微信小程序,作為總的中介平臺,接入各高校的信息。把各個學校校園卡的使用說明,學校簡介,申請人要求等在微信小程序中公布,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或關注微信號,進入這個小程序中,查看自己想要了解的學校信息及各校資源對外開放權限,初步設想此平臺具體功能主要有:沈陽市各大高校學生可以憑借手機虛擬卡或者二維碼進入其他高校校園;可憑虛擬卡或二維碼進入校內圖書館,并享受免費借閱圖書等權利:沈陽市部分高校聯盟內學校還可享受跨校選課的服務、成績登錄及回傳,使用學校數據庫資源;享受同等校內購物、食堂用餐、賓館住宿優惠等活動;憑認證信息進入體育館,并使用館內的基礎設施等功能。
其次,對各高校學生開放信息服務,平臺負責各高校學生的實名認證和審核,對高校師生都采取自愿加入平臺的方式,主要是針對有需要進入其他學校交流辦公的師生,可以向平臺提出申請,例如學生申請需將個人信息上傳到本平臺,為了保證個人信息的真實性,學生必須上傳學生的本人學生證,填寫自己的學校、姓名、學號、聯系方式等,平臺和申請人高校交叉核準后,把相關申請人信息傳到各合作學校,由合作學校錄入申請人信息,并根據學校的內部管理情況開放不同的權限,平臺將把學校的審核信息及開放的權限通知申請人,并在申請人手機上生成相關學校的虛擬卡或者二維碼,申請人憑借虛擬卡或者生成的二維碼進入相關學校,獲得已經被開放權限的相應資源。
第三,在上述運行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互聯互通的范圍,可以逐步由沈陽擴展到省到全國,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同等學校學分互認,同時拓展學術交流、各種創新創業的跨校聯合,人才知識資源的取長補短,實現由低水平的互聯互通到高層次的互聯互通的有序發展模式。
三、結論
學生卡互聯互通得到了幾乎所有被調研院校的師生所認可,因此考慮可以先實現沈陽市各大高校學生卡的互連互通,如果平臺可以穩定運行并能得到各大高校的支持,后期可以擴大使用范圍,實現遼寧省內所有高校互聯互通,最后實現全國各大高校的互聯互通,以互聯網+思維促進高校資源共享,促進人員及學術交流,使平臺打造成為專屬高校的資源開放的共享平臺,進而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