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琪
摘 要:發展世界旅游業是發展旅游新階段的總體戰略。旅游城市是根據世界旅游概念規劃的,也世界旅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海口演豐鎮的例子來看:現階段存在的兩極分化和缺乏動力等問題對旅游城市發展會造成一定影響,游客往往對美麗的地方及景觀感興趣。若能提供有用的辦法來解決兩極分化和缺乏動力的問題,不斷探索并使用關鍵規劃與總體規劃相結合的方法,就能實現生態全面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小鎮;發展策略;探析
國務院在2007年宣布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讓我們知道旅游業成為了國民經濟戰略支柱。由于中國旅游城市城鄉發展雙重制度的長期影響,城鄉旅游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開發建設的方式仍相對傳統。 2016年1月,在海南舉行的全國勞工大會中指出,所有鄉村旅游都是新時期中國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戰略。2016年,中國計劃推出世界上第一批旅游模式。2016年7月,住房部,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提出,一個國家的城鄉發展需要各個部門的支持。2020年,旅游小鎮將公布并與外界交流關于城鄉旅游成功發展的原因,具有特色和充滿活力的城市正在引領全國各地的小城鎮建設走向國際。可以激發游客對旅游小鎮的興趣,也可以引起社會關注。從世界旅游的發展角度來看,旅游城市發展的戰略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旅游小鎮的提出及研究進展
2005年7月,云南省地方政府依靠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了“旅游城市”建設的戰略方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此后,旅游界一直在關注旅游城市,但仍處于早期階段。2008年,劉德云用一種參與式旅游規劃模型表明了人民也是有必要參與旅游行業的規劃的。2012年,林華山提出了一種規劃島嶼旅游城市的方法。2013年,石巖提出了旅游業的發展類型,有以下幾種:1)基于資源的開發模型,2)基于位置的開發模型,3)基于與旅游模型相匹配的開發模型。2014年,高愛英在新城市化建設方面討論了關于旅游城市建設的問題。 2016年,陳東介紹了“形態完整性”概念,規劃和設計了旅游城市的五個維度,即形成:功能,文明,生態,文化和時間。專家學者從每個不同的角度對旅游城市建設進行了實證研究,不同的規劃背景和不同的旅游概念的提出為旅游城市的研究開辟了新的天地。
2 演豐區域發展概況與問題
1)研究區概況。演豐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東北部,小鎮的東部是東寨港,與文昌隔海相望,西南毗鄰三江鎮、云龍鎮,西北和靈山鎮,與桂林洋農場接壤。演豐鎮管理著十三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08個自然村。其面積有131.64平方公里,總人口中農村人口有22,213人,非農村人口5495人。該鎮海岸線長27.51公里,海灘面積673.47公頃,內海面積32.53公頃。境內有演豐西河、小型水庫6座。演豐鎮已初步形成了現代服務業的中心旅游開發格局。在《演豐鎮總體規劃修編(2013-2030)》表明,2015年全鎮GDP總量達到6.4億元。預測2020年該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5億元,2030年GDP達到40億元。2015年這三個行業的比例為83:0:17,到2030年三個行業的比例將為50:0:50。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該地將重點發展旅游業。
2)主要問題剖析。(1)因為各地區資源分布不同,區域發展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永豐地區有13個村委會,包括各個村莊,塔城有7個地方的村委會,延安,燕中,山路,延海,邊海和北港。這七個村委會一般分布在國內海文高速公路的一側,如蘇民,美蘭長城和燕南。從地理位置上看,整個區域基本上分為兩個主要區域:海岸和內陸。在東寨附近的沿海地區,有旅游文化和人文科學,而其最主要的還是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沿海地區有八個村莊的村民有享受旅游發展紅利的權利,使其收入年均可過萬元。而內陸地區發展農業的人民收入并不可觀,內陸村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內陸地區發展農業的人民人均年收入才約為5000元,內陸的土地,交通和水資源等資源仍比較適合農業的發展。該地區長久以來逐漸成為了沿海發展旅游業和內陸農業的橋梁。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兩地區之間的差距將不斷增大,對內陸的農業旅游發展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也會使內陸的農業處于較低的優勢。(2)景點景區景觀游覽為主,旅游小鎮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演豐旅游資源集中在東寨港。最近,秉持著保護與發展并行的原則,該地區逐漸成為了國家自然保護區。大量的游客參觀了該國的自然保護區——潛艇村。據統計,該景觀的日常旅游交通量就非常大,而周末更是超出平時的2至3倍,周末參觀人數高達5000人。然而,紅樹林的生態系統是極其敏感的,紅樹林區域主要由寧潭自然村負責,寧潭自然村負責汕尾村委會。紅樹林可以開發的規模非常小,它主要依靠休閑和觀光來發展旅游業,雖然是世界罕見的海藻小鎮,它的旅游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目前,臨海村只有龍威石橋,古井,西派灣和浮碼頭四個景點。 西派灣和浮碼頭有一些廢墟。在延海村委會,有一個展覽館,可以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就展覽館的財產和文化含義而言,旅游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和活力,沒有文化意義的旅游業不會有持續的競爭力,文化對旅游下一步的發展將有明顯的推動力。
3 全域旅游對演豐旅游小鎮發展策略的啟示
1)以產業融合為途徑,統籌規劃農旅產業新格局。本文主要強調世界旅游業的主導作用,通過促進可以發展旅游的產業以實現全球發展。演豐鎮主要依靠農業和旅游業發展。地理位置主要是分布在沿海旅游業和內陸農業。由于產業分工不合理,區域發展也沒有得到適當的調整。因此,產業整合應該需要創造一種新的產業結構。自然鄉村景觀作為新的旅游景點,簡單的民俗文化和原始農業生產活動是人們旅游需求的多樣化,也是旅游產業和農業旅游的整合。(1)依照以上的描述來看,鄉村旅游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旅游的相關性和完整性也是很重要的。在原來同時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的情況下,擴大鄉村旅游一體化區域,同時合理分配資源,增加運輸和建設的基礎設施;(2)不要占更多的融合區域產業,因為融合必定會出現地域擴張,即使地域擴張整個地區的旅游業發展也仍然沒有占上風。這說明該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不可取代性,同時二者也并不能合二為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旅游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特別是自然旅游資源的空間主要分布在沿海。耕地等農業方面的資源則不在沿海,而在內陸,這就在某些方面上抑制了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隨后,因為旅游業對農業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實行農業旅游一體化可以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用于種植水果,草,花等,也可以用來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如車站,辦公室等。例如,為了實現經濟效益,也需要將一定數量的農業用地轉化為建筑物。因此,農業旅游一體化被影響的程度不會得到有效控制,非糧食和非農業用地將會增加。它對農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或威脅,導致農民與旅游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加強,違背了國家的初衷。第三,眾所周知,各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地區的農業發展是國家經濟的基石,并且影響著人們的糧食生產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為農業區域完成80%的保護率。因此,融合區域旅游產業不僅需要選擇恰當地的融合區位置和范圍,還要確定恰當的旅游區和農業區。
2)探索以景點旅游文化為動力的路徑,實現全域持續發展。如果你要探索一個旅游景點,你不僅要看重它的景色,還要了解清楚它的地理結構,也不能只集中在國內,要關注整個世界的整個旅游區,集成最重要的突破核驅動,這是在世界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演豐旅游業現如今在發展戰略上并不夠成熟,它主要看重自然景觀,旅游資源的文化特征尚不完善。但文化是文化旅游的血液,與旅游的活力有關。東寨港在演豐鎮受到了很大的重視,它注重展示和探索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演豐鎮想要讓它成為本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不竭動力。紅樹林景觀主要依靠生態環境來引得人們的關注,紅樹林濕地的生態文化在旅游景區中很拔尖。相關文件表明,為了防止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紅樹林保護區環境被破壞,相關政府部門對紅樹林區發布一系列保護環境以及保護紅樹林旅游文化的政策文件,想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使當地人民可以成為環保活動文化的倡導者,可以更好的宣傳更多關于保護環境的知識,也可以使公眾隨時隨地輕松快捷地使用其他形式訪問網站內外的旅游信息,關于發展生態旅游文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除此之外,還通過科學,商業,政治和媒體的力量,宣傳旅游文化,可以加強旅游生態文化相關設施的特殊項目,提高東寨港旅游資源的文化影響;通過向游客提供多樣化的旅游項目,增加旅游產品并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旅游地區的知名度和聲譽。
4 結語
發展旅游業應該按照世界旅游業的概念進行規劃。結合對世界旅游業其他地區的理解,從實際出發,解決根本的問題,使整個旅游路線的選擇得到一個良好的規劃。
參考文獻
[1]厲新建,張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6,(3)28-30.
[2]尹壽兵.推進全域旅游創新產業模式[N].安徽日報,2016(11)34-36.
[3]呂俊芳.遼寧沿海經濟帶“全域旅游”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7,(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