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不僅需要幼兒園和小學的幫助,同時還需要家長的幫助。正確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找準學習方向,進而為其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本文就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幼小銜接;家庭教育;問題;對策
幼兒園升小學意味著孩子的學習、生活環境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不能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輔導,孩子就很難成功渡過幼小銜接這個階段。在幼小銜接中,幼兒園、小學、家庭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反而是緊密聯系的,但是許多家長在幼小銜接中扮演著一個被動輔助者的身份,忽略了自身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以至于許多孩子進入小學后跟不上教學步伐,成為別人眼中的“差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孩子今后的成長。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必須做好家庭教育。
1 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1 超前學習小學內容
小學是我國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只有抓好基礎,孩子今后的學習才會更加輕松[1]。所以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這一階段的學習。小學與幼兒園有著很大的不同,幼兒園,孩子學習的是一些生活經驗和感性知識,強調的是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學習,而小學是系統的學習,孩子需要接受正規的知識教育,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超前學習小學知識,一旦孩子真正進入小學階段,面對自己熟悉的知識,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認為學習很枯燥,進而嚴重影響到孩子今后的發展。
1.2 知識學習與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匹配
在幼小銜接中,家長非常看重孩子的知識學習,會通過與其他同齡孩子進行比較,看自己的孩子認識多少漢字,會背多少首古詩,會做什么樣的算術題,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弱,就會從孩子的弱項進行“補救”,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以至于他們失去了童年快樂,容易形成不好的心理[2]。在幼小銜接中,孩子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身體和心理方面,而家長的這種“量補”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1.3 沒有考慮到生活學習習慣的過度
在幼小銜接中,家長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指導,認為孩子進入小學后一樣會有教師教導。在幼兒園,孩子的一日生活會有教師照看,教師會提醒孩子上課時要坐在原位,幫助孩子端正書寫姿勢,叮囑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便后洗手、飯前洗手等。孩子進入小學后,孩子的一日生活不再有保育教師幫助,需要靠學生自己,小學有著嚴格的作息時間和行為規范制度,由于家長不注重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的指導,以至于初進小學的孩子很難適應,經常出現上課隨便講話、作業不按時交、上學遲到等問題。
1.4 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發展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孩子的個性發展越來越看重,而如何正確發展孩子的個性不僅僅是幼兒園、小學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家長面臨的重要課題[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幼小銜接中,家長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個性發展,普遍認為孩子出現的一切與自己意愿不相符的行為舉止都是不可取的,如有的孩子喜歡踢球,而在父母嚴重,長時間的讓孩子玩球屬于“玩物喪志”,對此父母會強加干預,只允許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玩,而超過這個時間就必須投入到學習中來,父母的這種做法會以阻礙學生的個性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
2 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
2.1 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
幼兒教育是讓孩子認識知識這所大門,而小學教育則是讓學生正視走進知識這所大門,接受知識教育。在知識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才會主動去學習知識。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家長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3]。首先,家長要讓“小學”變得神秘,讓孩子始終抱著一個好奇的心理,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小學學習上來;其次,家長要用啟發式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家長不需要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可采用一種啟發式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原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層層遞進,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外,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學習,在孩子學習取得進步時給予表揚,在自己犯錯時要主動承認,從而讓孩子始終保持著學習熱情。
2.2 注重知識學習與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相協調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環境,其身心發展也會隨之發生重大改變,因為學習環境的變化必然會沖擊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不能快速適應新環境,就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確保知識學習與身心健康發展相協調。首先,家長要從小指導孩子參與體育鍛煉,幫助孩子養成強健的身體,如,父母鍛煉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防止感染疾病。其次,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問題[4],如,在進入小學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觀小學,讓孩子熟悉小學環境。另外,家長要克服將不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尤其是孩子學習上的事情,不要在孩子一犯錯誤就打罵,要細心教導,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3 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孩子進入小學后需要獨立面對日益生活和學習,要想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學習,在幼小銜接中,家長要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5]。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疊衣服、掃地、整理書包等。同時,父母還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時間表,與孩子一起遵守這些時間安排,幫助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在學習上,父母可以結合孩子的知識水平,對其布置一些任務,并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任務。
2.4 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每個人都會有其獨有的個性,發展孩子的個性有利于激發其創造性,促進智力發育。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首先,父母要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指導學習;其次,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發言權,讓其可以將內心想說的話表達出來,進而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6]。
3 結語
綜上,家庭教育在幼小銜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準確找到學習目標,幫助其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幼小銜接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學習,在指導孩子學習的同時,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對小學學習產生興趣,以便孩子進入小學后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琳.幼小銜接階段家庭教育現狀研究[J].智庫時代,2019(04):
172+175.
[2]王雪.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245.
[3]王培培.家庭中幼小銜接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4]蔣海琴.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6):201+205.
[5]李秀,陳寶華.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4,6(S2):138-140.
作者簡介
李霞(1974-),女,回族,寧夏中衛人,大專,小學中級,寧夏海原縣第一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