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領域,其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技能賽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新媒體技術時刻處于不斷地發展與變化中,因此,對學生技能提升過程中的信息交互、教學的組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技能水平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關鍵詞:網絡時代;新媒體;技能賽;信息交互
1 引言
福建省高職技能大賽的舉辦,是為了展示高職學生在各個領域的實踐能力,提高社會對高職專業人才的認可度,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水平,引導專業教學改革,以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趨勢。近年來,機械電子系在技能賽中取得的成果比較少,未充分發揮機械設計類專業優勢,未充分利用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新媒體運用勢在必行。
2 “立項活動”開展過程
2.1 建檔組隊
收集學生信息。支部在蘭書記帶領下,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輔導員通過QQ群,微信群發放技能水平調查報告,收集學生是否參加過比賽、是否有技術特長等基本信息,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專業興趣方向,重要的是摸清學生的品質,建檔分組。
2.2 團隊建設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完成項目的實踐,需要技術與硬件的支持。建立一支以楊麗娟等專業教師為首,支部黨員為輔的團隊,充分發揮支部作用、黨員的特長,通過分工協作,完成競賽任務要求。首先,黨員教師通過超星共享平臺收集競賽資料與視頻等學習資料,整理樣圖,詳細歸類,錄制實操視頻,分解知識要點,通過新媒體進行共享;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知識是海量的,學習是枯燥。機械類專業的學習,要嚴謹、有耐心、貴在堅持,就需要黨員教師以身作則,陪伴在學生身邊,給學生動力與支持;最后,在數模支部的牽頭與支持下,對接企業,提升專業技術,完成軟件配置與升級,設備維修與更新。
2.3 方案制定
以“復雜部件數控多軸聯動加工技術”競賽項目為例,其內容主要包括數字化工藝設計、復雜部件造型與數控編程、數控多軸聯動加工零、部件裝配與調試四個部分。競賽涉及的內容較廣,難度較大,橫跨4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故我們需要制定既符合學生學習計劃,又配合教師指導時間的實踐方案。
第一,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與劃分,以知識模塊(如產品造型、仿真加工)上傳視頻到超星學習通,從而提供了從課堂到課外的移動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創建一個平臺。
第二,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利用新媒體翻轉課堂,既有利于鞏固知識,又容易發現問題。
第三,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自主學習與實踐,反復的模擬設計、造型、加工過程,直到達到賽項要求。
第四,合理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在線平臺探討技術難點,相互解答,教師點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2.4 成果展示
以典型合格產品為例,從設計、加工、裝配3個方面模擬實際生產過程,完成的合格產品生產,為學生實踐創造條件。合格產品展列在陳列柜中。
3 “立項活動”成效
3.1 強化了黨員的責任和服務意識
通過開展支部立項活動,支部全體黨員積極踴躍參與到學生的技能培訓活動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了黨員干部的奉獻與服務意識,增進了黨員教師與學生的友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2 結合技能賽,打造學習服務平臺
學生在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如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創新精神。結合技能賽的實踐,以超星學習通、魔眼等新媒體平臺,實現信息交互,把不同課程銜接起來,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生產合格產品,促進知識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通過新媒體,以移動教學的形式,統籌安排知識的吸收,不再局限時間、地點,以量變帶動質變,學生完成自主學習。
3.3 提高教學與科研能力
通過支部立項活動,促進教學,加強黨員教師的“實戰”能力,提高團隊協助能力,為促進機械類專業面向行業應用,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機會。在立項活動中,為了應對各種技術問題,刺激專業教師不斷的自我提升,與時俱進,學習不同軟件應用與加工實踐,同時拓展專業知識領域的學習,讓自己知識與經驗豐富起來。2018年7月,我們支部共有4人參加了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福建)分院“雙創”中心關于“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及應用”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大大提高了黨員教師的專業素養,完善知識儲備。
3.4 取得的成績
2017年、2018在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賽高職組“復雜部件數控多軸聯動加工技術”賽項中均取得團隊三等獎,名次由三等獎最后一名提升到三等獎第一名。在與其他高職院校硬件條件差距大的情況下,成績有一定的進步。2018年在三明市第二屆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中“機電CAD”項目,林少鋒同學獲二等獎,成績有了零的突破。支部成員2018、2019年共申請科研課題5項、發表論文4篇。
4 經驗與啟示
4.1 以工匠精神創佳績
自立項以來,我們數模支部帶領學生一共查閱了數萬字的專業資料,搜索研究了1000多個教學視頻,模擬演練了數十個比賽模型,磨掉了100多片機夾刀片,用掉了1噸多的加工材料。多少個凌晨和深夜,我們不眠不休,以工匠的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完成了歷史性
突破。
4.2 加強黨建工作,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
我們數模支部以黨建帶動團建,以技能比賽項目為平臺,提升學生黨員隊伍綜合素質。通過創辦數模團隊,吸收優秀青年學生,補充新鮮血液,為數模支部技能競賽項目的傳幫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動力,營造了良好的育人和成才氛圍。
4.3 弘揚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提升黨支部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積極適應社會組織結構新變化和互聯網發展新需求,不斷推進黨支部設置創新和活動方式創新,搭建黨支部與黨員相互溝通的大平臺,利用新媒體一步鞏固了黨在社會基層的領導地位。實踐證明,只有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方法創新,才能為黨支部建設注入強大
動力。
參考文獻
[1]沈文靜.社會與符號的互動:青年新媒體話語與“e”托邦建構[J].山東外語教學,2019,06:22-30.
[2]王雅菊.談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在教學改革中的引領作用[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1:49-54.
作者簡介
楊麗娟(1985-),女,大學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學士學位,講師,現就職于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現主要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方向:機械、模具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