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登義 石菁 車卓 席旭東



摘要 ? ?金穗701是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以JS28M為母本、JS16F6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優良玉米雜交種。該品種生長勢強,株型緊湊,抗旱抗病性好,穩產,品質好,生育期96 d,屬極早熟品種,適宜在甘肅及周邊青海、寧夏的部分極早熟玉米種植區域種植。本文闡述了金穗701的選育過程,介紹了其特征特性及產量表現,總結了其栽培與制種技術要點,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抗旱玉米新品種;金穗701;選育經過;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13.03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3-003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是我國少有的適宜多種農作物制種的區域,“天干而地不干”的自然條件使這一區域被國內外種子生產者譽為“天然種子生產車間”和“天然種子倉庫”。通過多年的種子生產實踐,甘肅省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1-2]。近年來,全省雜交玉米制種面積達10.67萬hm2以上,產種量近60萬t,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玉米制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49%和40%,均居全國第1位[3-4]。甘肅省中東部高海拔玉米種植區的突出問題是干旱、積溫低[5-6],需要極早熟抗旱玉米品種,但極早熟優良品種很少,限制了高海拔區玉米生產的發展。金穗701的突出特點是極早熟、抗旱、抗病、耐密、產量高、活稈成熟,適宜在高海拔玉米區種植,對發展極早熟玉米有重要意義。
1 ? ?品種選育過程
金穗701是白銀金穗種業有限公司以JS28M為母本、JS16F62為父本于2014年配置組合,2015—2016年進行多點品比試驗,2017—2018年開展聯合體區域試驗和大面積生產示范,2019年1月經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予以推廣。
2 ? ?品種特征特性
2.1 ? ?生育期
金穗701生育期(白銀)為96 d左右,與德米亞2號熟期相同,所需≥10 ℃活動積溫2 000~2 050 ℃。
2.2 ? ?特征特性
該品種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株型平展型,株高270 cm,穗位高100 cm,成株葉片數16片,莖基紫色;花藥紫色,穎殼紫色,花絲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8 cm,穗行數16行,行粒數37粒,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千粒重320 g,容重711 g/L,出籽率88.5%;平均倒伏(折)率0。抗青枯病、粒腐病、大斑病、銹病,高抗絲黑穗病,活稈成熟。
2.3 ? ?適宜種植區域
金穗701為高產極早熟玉米品種,在金穗3號種植的上限海拔區及德米亞2號、龍源三號和墾玉10號等種植區域可正常成熟。一是河西灌區。靠祁連山北麓的民樂、山丹、永昌、古浪、天祝、永登等玉米冷涼種植區域。二是中東部旱區。中東部旱區的榆中、永登、安定、渭源、通渭、臨洮、平川區南部、會寧、靜寧、環縣等高海拔玉米區域。三是高寒陰濕區。臨夏、和政、康樂、廣河、東鄉、積石山、永靖等極早熟、早熟玉米種植區域。四是機收區域。在河西灌區、中東部旱區、高寒陰濕區的中熟玉米區,作為機收粒玉米品種示范種植;在中晚熟種植區9月20日前后收獲,該品種水分可降至15%,達到直接入倉標準。五是糧飼兼用區。在極早熟玉米區可作為糧飼兼用品種。六是玉米復種區。隴東油菜茬后玉米復種區域。七是輪作區。在種植馬鈴薯、糜谷的高海拔區域,可作為馬鈴薯、糜谷的輪作倒茬玉米品種。八是甘肅周邊區。在甘肅周邊青海的民和、樂都、平安、湟中以及寧夏的涇源、隆德等極早熟玉米種植區域輻射示范。
3 ? ?產量表現
從表1、2、3、4可以看出,在2017年高海拔聯合體區域試驗中,該品種平均產量10 155.00 kg/hm2,較對照德美亞2號增產6.93%,且與對照德美亞2號呈現極顯著差異水平。在7個試點均增產,居參試品種第1位。在水地耐密高產栽培條件下,具有15 t/hm2產量潛力。
2018年生產性試驗顯示,在6個點均表現為增產,平均產量達10 996.75 kg/hm2,較對照德美亞2號增產幅度在2.14%~6.76%之間,平均增幅為3.86%(表5)。
4 ? ?栽培技術要點
金穗701具有優良的耐密性能,增加播種密度是取得高產的關鍵栽培技術。要求旱地種植7.50萬~8.25萬株/hm2,水地12.00萬~12.75萬株/hm2。旱區按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種植,灌區按一般栽培技術種植。底肥施農家肥22.5~30.0 t/hm2、磷酸二銨300~375 kg/hm2;追肥于拔節前期結合灌水施尿素375~450 kg/hm2,散粉灌漿期結合灌水再施尿素225 kg/hm2。
5 ? ?制種技術要點
5.1 ? ?保持品種種性
親本原原種套袋自交,連續多代后可進行1次姊妹交。原種繁殖要嚴格控制隔離區500 m內不能種植玉米。制種要嚴格選擇隔離區300 m內不能種植玉米。
5.2 ? ?種子生產技術要點
一是父母本錯期。先播母本后播父本,二者錯期5~7 d。二是父母本比例。父、母本種植比例為1∶6。三是父母本密度。母本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父本為1.5萬株/hm2。四是母本去雄。“摸苞帶葉”,田間母本雄穗小苞比例為1/3時及時帶1~2片葉拔除雄穗。
6 ? ?參考文獻
[1] 劉興麗.甘肅省種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13(7):49-51.
[2] 彭銀年,王興師.甘肅河西地區制種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2013(18):81-86.
[3] 吳自勤,劉素霞.甘肅省玉米制種質量控制技術研究[J].甘肅農業科技,2003(3):11-15.
[4] 王紅梅.甘肅河西制種區玉米雜交種種子獲利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3.
[5] 路貴和,任冬蓮,王小強,等.我國玉米雜交種耐旱性評價與分析[J].玉米科學,2010,18(3):20-24.
[6] 李新海,高根來,梁曉玲,等.我國主要玉米自交系開花期耐寒旱性差異及改良[J].作物學報,2002,28(5):5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