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兵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肛腸外科手術后患者疼痛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方法:以入住我院接受肛腸手術的72例患者為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6例,時間范圍以2018年5月-12月為準。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以VAS評分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VAS評分更理想,p<0.05;與對照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更少,[2.78%vs16.67%]p<0.05。結論:優質護理的實施可幫助預防多種肛腸手術并發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有益于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肛腸手術;優質護理;術后疼痛;并發癥
手術是肛腸科常見的治療肛腸疾病的手段,由于肛腸手術的手術區域多為肛門、直腸等位置,這些位置比較特殊,涉及到患者的隱私,再加上肛周神經敏感,術后還需要及時排便、排尿,難免產生疼痛,影響患者康復。因此,科學、優質的護理干預措施顯得至關重要。本組研究以2018年5月-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肛腸手術的72例患者為例,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以人住我院接受肛腸手術的72例患者為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6例,時間范圍以2018年5月-12月為準。對照組36例中男女數量分別為18、18,平均(52.43±20.15)歲;觀察組36例中男女數量分別為20、16,平均(50.88±18.94)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組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認可,將患者基線資料納入統計學處理得到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肛腸科手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人院指導、環境護理、術前護理、術后加強巡視,積極處理并發癥等。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并發癥預防性護理、疼痛護理,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人院時,要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告知患者不必太過擔心,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相信定會有所改善;尊重患者的隱私,所有操作前都要取得患者的同意,避免增加患者的負擔感。治療時,對于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要及時進行疏導,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心理問題,并盡量幫助患者。出院時,要積極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定期復查,遵循醫囑,幫助患者建立信心。
②健康教育。查閱患者的臨床資料,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和溝通理解程度的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低的可向其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護理人員主動為患者解釋圖示內容,耐心、熱情的回答患者的疑問;文化程度尚可的,可向患者簡單介紹手術操作目的、方法和術后可能存在的反應,讓患者有一個心理準備和適應過程。
③并發癥預防性護理。排尿、排便困難是肛腸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排尿、排便困難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傷口恢復,更不利于身體循環。引起排尿、排便困難的原因可能與心理、生理和病理三方面有關,因此要預防術后排尿、排便困難要從這三方面人手。首先,術后第一時間,要向患者說明情況,做好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順應性,從而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其次,術前可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尿、排便,以提高患者的適應性,訓練患者術后生理適應度。最后,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況,術后4h囑患者多飲水,長時間不排尿的可通過聽流水聲、腹部熱敷和暗示的方法,促進患者排尿。
④疼痛護理。肛腸手術麻醉消失后,患者往往會感受到傷口疼痛,而不同患者的個體敏感程度不同,術后疼痛的感受也不同。針對疼痛尚能忍耐的,可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囑患者家屬多與患者交流,以緩解疼痛;針對術后24~48h疼痛加重的,要先檢查是否是丁字帶固定過緊,指導患者多休息,減少劇烈運動,必要時可給予鎮痛劑緩解疼痛。
1.3觀察指標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并記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
采用SPSS20.0軟件統計,x±s為計量資料并作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作X。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2.1 VAS評分
觀察組術后VAS評分(1.33±0.27)顯著低于對照組(3.57±0.45),(t=8.1017)p<0.05。
2.2并發癥發生率
與對照組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更少,p<0.05,詳見表1。
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對肛腸手術的接受度、順應性和配合度,我院提出優質護理的建議。優質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進行強化,深入“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舒適、滿意的護理服務。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疼痛情況均少于對照組,p<0.05。這也說明,優質護理關注到了患者病理、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護理需求,可幫助預防多種肛腸手術并發癥,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有益于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