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一體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從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增加學校與物流企業間的協作、加大實訓設施設備資金投入力度、改進教學理念、重構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 ?物流管理專業 ?實踐課 ?“一體化” ?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C-0164-02
當前,隨著物流業的迅速發展,企業對于物流相關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這就要求各高職院校加強教學,培育物流管理專業全能型人才。由于物流專業中有較多技能需要通過實踐操作才能掌握,且物流企業對人才實踐技能要求尤為明確,所以,教學應凸顯實用性。但是,許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人才培養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表現為過于注重理念、忽視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有所分離等,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企業需要的全能型人才。為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應實施“一體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注重增強實踐方面的教學,借助“一體化”工學結合,提升教學成效,促使教學各類目標的達成。
所謂“一體化”是指“工學結合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課程的方法。在職業教育課程理論上,加上系統的實踐,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為目標,將完成有教育價值的工作任務作為基本教學內容,強調理論實踐一體化,工作學習系統化的教學方法。“一體化”教學往往對各個教學步驟實施歸整及融匯,總體考慮培育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并對實踐及理念進行融匯。與常規的教學方法相比,“一體化”工學結合不單要向學生傳授各類理論知識,還要關注學生操作技能、探究技能等的培養;同時,“一體化”工學結合模式中,學校要增強與各類企業間的聯系,融匯社會各方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進入企業工作打下基礎,使其更好地與企業的用人要求相適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課“一體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一、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教師的知識技能層次是決定學校總體教學層次的關鍵因素。構建“雙師型”師資團隊,提升教師層次,有助于高效地開展“一體化”教學,培育出高素質的物流人才。具體來說,加強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可從以下兩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引導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加強職業發展。高職院校應引導教師鞏固并不斷更新自己的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知識技能,激勵教師不斷提升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做好學習榜樣。構建培訓體制,激勵教師到物流企業中進行兼職訓練,加入物流企業日常業務,掌握企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在實踐中真正深入企業的工作氛圍,激起其對未來開展教學思索,確定教學中的關鍵要點。
第二,對經由外聘而引進的企業優秀工作者,其本身的優點為具備各類實踐經驗,缺陷為教學技能較弱。盡管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但部分工作者無法把其所擁有經驗運用到教學中傳授給學生。所以,應該對這類教師實施全方位培養,讓其從單一的技術工作者變成技術傳授者,以促使工學結合在各高職院校中獲得真正的貫徹實施。
二、增加學校與物流企業間的協作,尋求更多的校外實訓機會
在“一體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中,部分實踐受場所與設施設備所限,無法在校內開展,要到相關企業中才能實施。高職院校應多與各物流企業聯系開展協作,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工學結合學習實踐的機會。高職院校把學生派遣至企業中實施學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僅能夠完成自身的學習目標,還能夠輔助企業處理部分工作事項,減小企業本身的壓力。
另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與部分物流企業簽署培養規劃表,給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在學生經過培訓達到企業用人標準后,與企業簽署合同,如此,不僅能夠給企業引入大量全能型人才,還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雙贏”。另外,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需要通過實踐檢驗,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結構。同時,學生也學習工作經驗,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提供閱歷,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理念和職業道德素質。
比如,在某一高職院校中,設定了連鎖運營監管教學,對于這一教學,教師把理念及實踐加以融匯,開展“一體化”教學,最后的任務為讓學生掌握各個商超中的工作進程與方法等,參與改良并完善商超中的運營、運送、選址等相關項目。這一學校與某一商超在開展協作后,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安全、歸校等各類因素,只安排學生在白天加入實踐。實踐進程主要有:各類作業開始的準備、運營操作、定時探究所得收獲、專業技能方面的開拓(以書面匯報的形式把商超所具有的運作流程與存在的各類問題,運用專業的知識實施表述)、企業及教師共同參與實踐評定等。就總體的實踐進程而言,在開展各類實踐準備時,與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交流非常關鍵。對于工學結合而言,學生自身將有不一樣工作的收獲,為將來就業奠定基礎。對于工學結合的引導者來說,在講解相關目標時,應確定各類工作內容、崗位職責和規定,使學生對實踐目標任務、注意事項更清晰;讓學生全方位把握企業中工學結合的相關情況,消除其悲觀、懶惰等各類心態。
學生在進入企業后,交給企業師傅實施教導。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解釋所有問題,還應實地開展監測,保障學生心態的平穩,對工作能夠適應;教師還應依據相關情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憑借理念認識、專業能力、總體素養等,凸顯出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同時,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實施考察,改良實踐規劃。這類實踐方法能夠借助總體性評定(由學生自行實施評定、企業與教師對學生實施評定等),讓工作場所及實踐達成一體化、教師釋疑及師傅引導達成一體化,最后,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鍛煉。
三、加大實訓設備資金投入力度,增加校內實訓場地
為滿足實訓需要,學校應加大對實訓設備的投入,定期采購實訓所需的各類設施,并對部分未達標的設施立即開展修護及置換,不斷升級各類實訓設備,給予學生新興的實訓設備、優良的學習條件。另外,學校在建立專業的實訓基地時,應構建健全的物流實訓體系,讓學生可以在校內對物流管理的各類作業步驟開展訓練,從而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與強化鍛煉,提升其對各個步驟的掌握,以鞏固職業知識技能點。例如,物流模擬仿真體系,這是一個與物流作業管理操作相符的體系,其可以讓學生全方位地學習運輸、倉儲、人力資源、賬務管理等各類管理實踐環節,把教材中的各類知識滲入至相應的操作中,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對一般學習中有所忽視的知識運用進行拓展,掌握更廣泛的職業知識,增強其總體技能。另外,學校還要定期對電子商務試驗室實施升級,讓學生可以隨時把握物流管理的發展趨向,從而全方位把握新興的知識技能,接觸前沿物流專業知識,提升教學的層次性。在教學相關設施十分充足、條件適宜的前提之下,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才會更濃厚。
四、改進教學理念,重構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要想高效地開展“一體化”工學結合教學,其一,教師應全方位且準確地認識“一體化”工學結合,把握其相關內涵與關鍵點,進而舍棄過舊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一體化”工學結合中要清楚知道教師和學生所承擔的角色任務不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師主要擔負引導學生開展任務學習。同時,教師應認識到工學結合并非僅是“學”了何種內容、“工”了何種內容,而是二者彼此融合,要依據教學相關的情況科學地調節二者所占的比重,以確定什么時候為“學”、什么時候為“工”。其二,教師應依據教學相應的任務、學生自身的需要,把教學本身的總體性、實效性當作核心,依據所處位置的知識層次、科目內部所具備的邏輯,重新創建教學構造,盡力防范教學內容產生重復,統一設定教學相關步驟。
比如,在通常情況之下,應把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的教學設定成三大時期:把首個學期與第二個學期當作首個時期;把第三、第四與第五個學期當作第二個時期;把第六個學期當作第三個時期。在這其中,第一個時期設定理念教學,把專業基礎理論滲入這類教學中,把職業基礎素養的培養當作核心;第二個時期主要設定為專業技能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水平;第三個時期組織學生進到相關企業中開展學習,讓學生進入實戰鍛煉為就業做準備。通過三個時期的教學,實現工學結合,更好地深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我國物流行業儲備大量優秀人才。
總之,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改革的關鍵點,就是物流人才培養需要對接行業企業的用人標準,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以提高畢業學生的就業率,使學生就業中能進得去、留得住、有發展。高職院校應把產教融合、校企全方位協作的工學結合當作前提,對物流管理專業相關教學理念及方法實施改革,以此融匯現代職業知識及技能實踐,培養出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相符、助推企業獲得長遠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閆靖,譚征,蔣杉杉.校企合作共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探索與實踐——以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為例[J].物流技術,2016(4)
[2]謝會芹,方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究——評《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7(12)
[3]朱云峰,王富榮,馬喬林,等.職業素質本位的高職本科分段培養課程體系銜接研究與應用——以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3+2”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2)
[4]嚴雪晴,陳曉華.基于現代學徒制視角的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與社會適應——以東莞、廣州、中山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為例[J].物流科技,2015(4)
[5]張娜,儲蕾.讓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更具針對性——安徽警官職業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分析[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6(2)
【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教育廳教改課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立‘課、崗、證與‘教、學、做、賽為一體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6B181)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何道新(1986— ),男,廣西浦北人,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