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芳



摘 ? ?要: “高中生涯規劃”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部門,存在資源浪費現象,為了更好地實施該課程,本文依據教育部多個文件和最新課標要求,對這類課程資源進行歸類整理,在此基礎上構建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并擬出該課程的課程結構。
關鍵詞: 生涯規劃 ? ?課程整合 ? ?課程體系
“生涯規劃”雖已被提出很多年,但在中學一直不被重視。直至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將高考科目調整為“3科統一高考科目+3科學生選課科目”,簡稱“3+3”,就是保持現行統考的語數外三科不變,將現行的文綜、理綜調整為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六科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三科參加考試并計入高考總成績。這就將選擇報考專業的時間從高三下移到高一,同時也讓考生更早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業和將來希望從事的職業的關系。生涯規劃被重新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各種與之相關的培訓增加了。但是,“生涯規劃”課程究竟該如何實施?由誰實施?該如何實施?很多人還是非常茫然。再加上一些教師往往只思考在本專業內如何融入生涯規劃教育,很少從跨學科、跨領域角度思考。筆者注意到如果每門學科各自為政,存在課程資源浪費現象。不僅指導會因為課時緊張而流于形式,而且很多環節很可能因多學科老師重復指導造成師生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為了避免這個現象,筆者嘗試對課程資源進行重組,希望給一線老師提供一點借鑒和思考。
一、理論依據
(一)有關“生涯規劃”的文件
2014年9月3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在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頒布,正式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意見》提出“生涯規劃或生涯教育將成為高中生的必修課,我國將用五年左右時間普及生涯規劃教育”[1]。該《意見》明確生涯規劃是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
2017年出臺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第9頁“課程內容確定的原則”之“關聯性”中提出要“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的內在聯系”[2]。這里提示了學科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實施與評價”的第三小點“切實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明確闡述:“學校應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采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專門隊伍,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專業、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開展多種形式的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正確地認識自我,更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與生活,處理好興趣特長、潛能傾向與社會需要的關系,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提高生涯規劃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盵3]這里提出了生涯規劃的師資配備要求。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第36頁,選擇性必修課程技術與職業系列的第一個模塊《技術與職業探索》,該模塊在介紹中強調:“普通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職業探索的重要階段。本模塊旨在幫助學生對技術與職業世界進行探索性了解,理解技術、職業與社會三者的互動關系,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創業觀及成才觀,形成一定的職業認識和生涯規劃的能力,為適應未來職業生活和高校專業學習奠定基礎?!盵4]就生涯規劃來說,這個選擇性必修課程可以重點開設。
教育部2017年出臺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在“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推薦主題”中列入了“高中生涯規劃”[5]。
(二)資源整合
整合就是優化資源配置,獲得整體的最優?!百Y源整合”本是企業經營的一個概念,本文指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而內容大致相同、目標大體一致的課程資源進行識別、選擇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并創造出新的資源的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
二、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整合體系
在綜合分析各學科課程標準、認真解讀教育部相關文件的前提下,結合學校育人目標和學生成長需要,構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一)生涯規劃知識具有三個特點
綜合性——綜合自身性格、興趣、能力及具備的優勢,綜合入職門檻、工作內容、工作壓力、工作湖景、社會地位、薪酬待遇等多角度認識職業、走進職業。
前瞻性——結合技術變遷,能夠了解未來職業可能的發展趨勢。
適應性——未來不可預知,生涯規劃應該是靈活的指南,使學生無論不可預知的世界如何變化都能獲得成功。
(二)生涯規劃價值具有三個特點
實踐性——在日常生活中,在未來許多工作前景方面,學生需要過程、方法和工具,需要確定主題,開展某一職業或職業群的實踐體驗。
認知性——學習生涯規劃課程可發展高層次的思維,如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品格發展。均可以被遷移到其他科目和情境中。
情感性——生涯規劃課程與個體生命緊緊相依,本身就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了解各行各業的職業操守,有助于學生理解世界。
(三)生涯規劃能力具有三個特點
創新性——不僅指創新能力,學生還要樹立積極的職業觀和擇業觀,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識,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中,生涯規劃能力將立于不敗之地。
多樣性——生涯規劃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只接觸一種職業,只關注一種技能,而是會接觸多個職業群體,了解多種職業的核心技能,從而積極發展多種專業能力,這樣,他們就將成長為M型個體[6]。
建構性——學生在生涯規劃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呈現的是主觀經驗系統的變化,是對知識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習者不僅在接受客觀的知識,更是在積極主動地建構對知識的理解。
三、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整合結構表
說明:在生涯規劃前必須做的向內探索、認識自我方面,必須用到一些心理量表,這部分內容由心理老師負責,通用技術課程、班會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關于生涯規劃的這部分內容不用重復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由心理老師、通用技術老師聯合設計。大方向的指導可以由心理老師完成,通用技術老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時,更傾向于技術素養、職業匹配度、創業素養等方面的指導。班主任可依據對學生的了解,給予更貼合學生個性的精細指導。通用技術、班會及綜合實踐活動中凡是涉及體驗、調查、訪問、考察、實踐等方面的內容,都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老師牽頭統一指導,可事先與其他幾個學科老師合作,分類設計好統一的表格。
參考文獻:
[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3]仇森.王錚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7]周琳.王鑫.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6]查爾斯·菲德爾,瑪雅·比亞利克,伯尼·特里林.四個維度的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8]曾蘭銀.生如逆旅,規劃啟航——高二職業生涯規劃系列班會探索與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1):5-7.
[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附件6.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推薦主題及其說明.
[10]唐盛昌,馮志剛.資優生的必修課社會考察[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