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錚
[摘要]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中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基本單元,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基本支柱和協調城鄉關系的重要環節。但目前我國西部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一直較為落后,也成為了制約西部地區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通過分析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困境,并提出與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發展建議,以期能夠推進我國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縣域經濟;發展困境;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1 ?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1.1 ?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范疇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單位為劃分標準的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來優化配置資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自然村為腹地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我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主要包括陜西、四川、貴州、甘肅、青海、云南、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廣西、重慶等十二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有縣級行政單位約1030個左右。
1.2 ?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主要特征
1.2.1 ? ?農業經濟增長緩慢。受制于自然、政策和市場的影響,農民收入渠道狹窄。西部縣域經濟普遍存在組織散亂、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品牌意識不強、規模小等問題。
1.2.2 ? ?工商業發展緩慢,縣域財政不合理。西部地區縣域工商業經濟大多處于起步階段,縣域財力薄弱,沒有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在多方面的因素制約下沒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經濟產業,且西部地區縣域工商業分布散、數量少沒有形成產業鏈,缺乏競爭力。
1.2.3 ?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低。相比于中東部發達地區,西部地區縣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低,非公有制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不能充當當地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無法為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活力,阻礙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2 ?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西部地區縣域經濟近些年發展迅猛,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筆者認為造成西部縣域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
2.1 ? ?思想觀念落后
在西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制約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思想觀念落后。現階段,部分西部縣級基層領導的受教育水平較低、文化水平有限,導致其思想觀念落后、思維方式僵化、管理模式固定束縛頭腦,缺乏發展的觀念與意識。落后的思想觀念不僅束縛了統治者的決策,還抑制了民眾的發展積極性,造成其沒有思變精神,沒有創新思維,從而抑制了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增長。
2.2 ? ?基礎設施薄弱
西部地區大多是高原山區,地形復雜,地貌奇特。復雜的地形地貌使得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展緩慢,縣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具體體現在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等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缺失,功能不夠健全,城鎮化率低,缺乏凝聚力。由于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使得西部地區在發展時遇到很大的困難,抑制了農業、旅游業等具有增長潛力的產業的發展。
2.3 ? ?金融發展滯后
一方面,西部縣域地區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西部縣域地區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偏少,能夠提供的金融服務內容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及金融機構對西部縣域地區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比較小,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對本就發展落后的西部地區能夠提供的金融支持十分有限,造成了企業貸款難。導致西部縣域企業融資難度增加,發展步履維艱,無法帶動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
2.4 ? ?教育及科技水平較低
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西部地區對教育資金投入雖然較以往有所增長但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無論是教育基礎設施,還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西部縣域地區都有待完善及提高。教育水平的落后,必然導致縣域人口素質整體偏低。再加上沒有相應的引進人才機制,及相應的人才待遇,致使西部地區人才稀缺。由于沒有各種專業技術人才,使得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在縣域推廣應用變得十分困難。同時,西部地區人口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影響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這就使得西部縣域經濟發展變得尤為困難。
3 ? ?推動我國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建議
3.1 ? ?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縣級政府作為縣域經濟的領導、組織者,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可以從改革和完善干部的選聘評價制度入手,選擇文化水平較高、思想先進的人才。通過為基層干部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來轉變縣域基層干部隊伍的思想觀念與工作作風,借以促進提升干部隊伍的素質。其次,要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切實轉變政府工作職能,精簡機構,將政府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從全管政府向監管政府轉變。同時,要抓住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在基礎建設、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政策及資金支持,促使西部地區縣域經濟實現真正的跨越式發展。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前期投資大、運營周期長、效果顯現慢等顯著特征,不能只靠政府財政支出,要拓寬投資渠道,以政府為主導吸收民間資本運作,優化資源配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到縣域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來。
3.2 ? ?加大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引進人才參與西部縣域
地區建設
首先,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和師資力量培養各類西部經濟發展所需人才。其次,在此基礎之上還要考慮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問題。企業要從豐厚的待遇、優良的居住環境、良好的子女教育條件等多方面入手為優秀人才提供優良環境。縣政府要提升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通過政府資金投入帶動西部地區人才引進的實施。
3.3 ? ?完善縣域金融環境
從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來看,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尋求多樣化金融的過程中,主要依靠的是縣域財政以及銀行的支持。因此,只有健全與完善縣域金融組織服務體系,才能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一方面,要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金融素養,如增加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在偏遠地區設立金融服務點、針對群眾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教育等。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積極探索有效融資方式,努力為縣域經濟發展構造良好的信貸環境,大力整治西部社會信用秩序,防止資金外流,優化金融環境,多渠道促進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
3.4 ?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
縣域地區要努力培植符合自身特色的優勢產業,以特色經濟為主大力發展經濟鏈經濟,促進資源向優勢產業傾斜。各縣區要切實結合自身的自然環境、資源優勢和基礎設施,努力走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以先進適用技術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具有特色的優勢經濟發展之路。重點扶持一批具有特色資源的項目、將傳統工藝與特色產業相結合、立足市場導向發展,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區域特色產業,著力探索適合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道路,致力于提高縣域經濟的運行質量、規模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群,王賓,曾誠.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路徑選擇[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 楊志宏.財政分權、地方政府行為與經濟發展[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3] 肖越.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11).
[4] 湯云鵬.西部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