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婕
【摘 要】當前我國教育正在大力發展課程改革,課堂互動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新時代的社會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必修課程,同時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也決定了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進行更多的交流。筆者現結合新時代教育背景的要求,提出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互動教學的新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互動;新課改
師生之間的互動不但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當。除此之外,在課堂互動中倘若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就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但是,當前我國高中語文課堂上的互動環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一、課堂互動實況
1.互動形式單一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互動環節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師的互動形式比較單一,都是通過問答的形式進行所謂的互動,并且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很少會給學生有效的回應,互動僅停留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上,為了維持所謂的課堂秩序,教師很少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
2.互動無目的
在新課改思想的沖擊下,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有些教師嘗試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上大力推行互動教學,但是由于缺乏經驗,部分教師在課堂互動環節所提出的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目的,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學生的思想偏離教師的課堂主題,起不到良好的互動效果。
二、課前準備,整理互動內容
課堂互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師的課前準備以及學生的課前預習,根據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并不是不愿意與教師互動,只是因為自己所掌握的少之又少,與教師之間沒有可互動的內容。因此,若想要提高師生之間課堂互動的效果,教師首先應該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工作。
譬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離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作者屈原的相關故事。文言文本來就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倘若學生能從作者的經歷中感悟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那么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意會。
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屈原的相關資料及其相關作品,讓學生了解屈原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與屈原相關的傳統節日等。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學生是能把課文內容與作者的實際經歷和情感體驗相結合的。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內容,還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內容、話題。
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比學生更細致地把握文章內容,力求細致到文章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如此才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
三、設疑激發互動
學生對知識內容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設置問題,以此激發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相關知識內容時,大家會發現原來兩位大臣起先有所不和,而廉頗作為一名武將,甚至想要威脅藺相如。但因藺相如的隱忍以及后續事情的發生,使兩人解開了矛盾,共同為趙國獻策獻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發問:“倘若藺相如并沒有隱忍,而是像廉頗一樣針鋒相對,那么趙國的命運會是怎樣呢?”對于這種極具發散性且十分開放的問題,非常適合作為互動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做一些準備工作,在下堂課,從各個角度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甚至還可以以此為題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這樣的互動形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多的是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既能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觀察和理解,又能幫助教師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師生和諧
在與學生開展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構建與學生之間的友好和諧關系,這是保證師生正常有效互動的關鍵。因為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往往是不同的,并且對教學內容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天真單純,他們對枯燥的學術性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再別康橋》這篇文章時,教師給學生講解了相關的背景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后發現,很多學生對文章中徐志摩先生的描寫手法并不感興趣,也不愿去了解這些內容。相反,他們對作者背后的生活故事(尤其是其感情經歷)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課堂上很多學生都向教師發問,而這些問題實際上與教學內容不相關,但教師又不能因此而呵斥學生。所以,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每堂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讓學生知道在課堂上應該以教學重點為主。倘若想要討論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下繼續交流。這樣既不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也更愿意與教師互動。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會結合教學課堂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互動教學。在課前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同時利用文章內容來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形式的學習積極性,在互動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促進高中語文互動課堂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小鵬.新課改條件下的高中語文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J].文教資料,2019(05):40-41
[2]劉佳江.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18(26):55-56
[3]崔文艷.高中語文互動式作文評改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