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先婷
一、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在國際酒店管理專業應用的時勢與機遇
最近幾年,國際傳播的情境發生了一些比較明顯的變化。支撐全球化時代政治文明話語的那些歷史基礎開始漸漸松動。“后冷戰時代”的全球政治經濟建制如今正面臨各種復雜難解的問題,其中既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復興等 “外部問題”,也有地區間發展嚴重不平衡、階層結構逐漸僵化、中產階級夢逐漸破滅的內部問題。尤其是剛剛過去的 2016 年,我們見證了全球主流話語體系所遭遇的深刻創傷。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歐洲右翼保守力量的興起,這些對全球化危機的政治回應幾乎同時爆發。西方文化建制派與社會底層的全面脫節戲劇性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戰后幾十年中,西方知識分子和媒體精英一直引導著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流方向,如今卻很難在其過去熟練操演的話語體系中解釋各種全球性問題,甚至自身也面臨著普遍性的信任危機。有學者將這種狀況概括為 “進步新自由主義的終結”,即從冷戰結束后,特別是從美國克林頓政府時期開始推行的 “普遍人權”加“普遍市場自由主義”的全球意識形態面臨終結。
當然,全球化進程中所出現的危機并非為西方社會所獨有,中國同樣面臨各種市場改革帶來的矛盾問題。正因為如此,關于中國到底是現代全球化法權體系中的一個內部環節,還是一個可以帶來革命性轉變的外在因素,一直是各方爭論不休的問題。5 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在深化市場改革的同時加強現代法權約束和輿論統合的努力,那么這到底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的應有之義,還是重構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圖景的一個重要步驟? 相關的討論也莫衷一是。然而從總體上說,持續多年的經濟總量高增長,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積累的科技進步、治理能力進步都給中國帶來了比較大的緩沖時機,可以較為為從容地調整自身發展模式。所以關鍵問題不是一定會發生什么,而是在現有條件下可能發生什么。在這種寶貴的機遇面前,對 “中國是什么” “中國將向何處發展” “中國將為世界帶來什么”等重大問題的回答不僅關涉到中國形象的國際認知,也將深刻地塑造中國和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建構問題決不能簡單地限制在抽象的國家形象問題上,而應該深入價值觀領域,在闡明中國的同時,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核心問題進行回應。
二、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在國際酒店管理專業應用
(一)構建國際化教學管理機制
合作雙方首先從管理體制入手,構建了一個國際化的三級項目教學管理模式:第一級是合作雙方校級高層聯席會議,第二級是外方派駐一名副校長常駐聯辦學校,第三級是外方長期派駐一名教務負責人以及若干工作人員常駐學校。
(二)采用國際化課程和教材體系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提供的課程體系由理論、實踐和語言三部分構成。在課程中,除了酒店專業傳統的客房、前廳和餐飲等主體課程外,還開設了國際酒店營銷策略、國際酒店人力資源、全球化市場學等旨在培養學生分析管理能力的課程,基本都由具有行業經驗的教師自編最前沿的教材進行授課,涉及的教材全部由澳方直接提供不斷更新的全英文版,為學生提供國際最前沿的酒店知識和技能。
(三)打造國際化師資團隊
一是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國際化教學能力,酒店專業30名在編專業教師全部具有海外教育背景,能夠用流利的英語教授專業課程;二是外籍專業教師多國籍化,與中方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研究教學,共同備課,實現師資隊伍的跨文化溝通和交流;三是教師走進國際型酒店開展實踐鍛煉;四是跨國企業管理層兼任教師,僅2012年就有來自長三角15名國際型酒店的中外籍老總或總監到校上課或開講座。
(四)建設國際化教學環境
一是教學硬環境的國際化,學校根據按照國際型酒店的環境以及功能布局建設了酒店專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景化教學場地;二是教學軟環境的國際化,規定酒店管理專業前三年除加強基礎性課程教育外,還重點強化外語,后兩年則全部用英文進行授課、交流以及開展活動。在全英文環境中,學生們語言能力得到鍛煉,畢業后完全能夠適應國際化工作環境,職業生涯能夠得到快速發展。
(五)建立國際化教學監控和評價機制
一是專業教學每年都要系統地接受合作方以及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與標準署(TEQSA)開展教學質量保障風險評估,所有專業任課教師的紙質課程教案、學生紙質試卷等都要以學期為單位,全部寄往澳洲進行教學評估;二是教師每學期各科目教學都要接受學生的評價;三是每年都要聘請國際型酒店專家,按照酒店崗位能力要求和職業標準開展技能教學評價;四是全面引入“Turnitin”抄襲檢測系統,與海外學校同步使用,保證學術公平和教學質量。(作者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課題名稱:“一帶一路”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構研究。
課題編號:2019-Z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