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具有中國特色根植于中國國情的一種民主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種新型的民主形式。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一種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參與形式的發展。從以報紙、雜志這種方式對我國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傳播到當今以互聯網這種方式讓公民廣泛參與民主協商的轉變,可以看出工具是隨著時代變革而不斷改變。互聯網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特點,互聯網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是“正效應”還是“負效應”,它需要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檢驗。
關鍵詞:互聯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政治參與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我們要運用協商渠道的優勢,互相融合,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擴大我國公民有序積極政治參與的重要方式,而網絡則是我國公民有序積極政治參與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提煉網絡的核心特征,觀察網絡的正方向與負方向的路徑,將它與行業全面融合,創造新的發展形態。因此,將互聯網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如何揚長避短,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與時俱進,對網絡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新時代協商民主的正效應
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艱苦探索與奮斗下逐漸形成、推進、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正在以正全球化的方式不斷向前邁進。在這樣的大環境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熱情與愿望不斷提升。因此我們要不斷擴大協商民主的廣泛性。互聯網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提供一個承載著人民群眾思想的平臺。根據第40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7.51 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7.24 億,較 2016 年底增加 2830 萬人。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正在與各個領域深度結合,在政治生活領域中,互聯網作為一顆新星成為造福人類、改善民生的助推器。
首先,以網絡協商形式進行的政治參與體現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社會互動在網絡這個平臺上進行。互聯網普及面廣,這就有效的調節了在有限的時間空間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樣也就打破了地域性的問題。從二維時間的角度上來說,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時效性快,因此大部分公民都能及時捕捉信息,進行在線討論。從三維空間的角度來說,互聯網的廣度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參與人數。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國家的各個權力機關相繼開通了自己的網站,這就更好的讓公民參與討論、交流并提出意見,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網絡協商民主這種形式既可以關注大部分人的意見,也可以關注少部分人的意見,從而擴大了民主的廣度。
其次,以網絡協商形式進行的政治參與體現在信息交換的成本低。協商決策前,無論是人力物力,進行收集、整合有關協商主題的信息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協商決策過程中面對面協商、審議的過程時間比較長,交通和民主監督的成本比較大。而網絡作為一種工具,避免了面對面協商的路費、餐飲、住宿費等開銷,有效的解決了成本消耗過大的問題,緩解了經濟壓力。同時以視頻、論壇等方式進行協商,這樣也節省了協商主體的時間。因此網絡協商為協商民主創造一個新的形式而已。
最后,以網絡協商形式進行的政治參與體現在信息交換的發展趨于個性化,平等與自由。互聯網作為一個虛擬的平臺,它的虛擬性有助于協商民主的平等與自由。因為這種虛擬性包容了協商主體在階級、民族以及性別等方面的差異。這也大大提高了主體的范圍。這種虛擬性可以集中各種各樣的智慧,充分發揮公民民主的權利。網絡的虛擬性使得每個人的身份、地位、財富、受教育程度得到了保護,這也就賦予了公民更加自由與平等的主體地位與政治參與機遇。同時網絡的虛擬性減少了對于公民地位的歧視,保證公民能夠講真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
二、互聯網+新時代協商民主的負效應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在中國歷史的橫流中是一種創新并可以在實踐中檢驗。協商民主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手段,而網絡是擴大協商民主與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手段。網絡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產生正效應,與之相反在某些問題的上也會正效應過剩,而造成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對協商民主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歸根結底,網絡具有兩面性。
第一,公民政治參與的人數逐漸遞增,但是政治參與是否具有深度還有待商榷。廣度與深度雖然屬于兩個維度,但是缺一不可。互聯網在協商民主的廣度上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在深度層面上的效果會降低。雖然政府信息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可以廣泛及時傳播,但是公民是否用了足夠的時間去理性思考,去討論,去判斷并融合其他人的觀點,達到意見一致,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可能性較低。大部分公民沒有很好的行使自己平等自由的言論發表,這就導致一部分人隨波逐流,造成輿論趨勢,造成信息資源浪費。從收集者角度,如何快速收集民意,從公民角度,如何進行理性思考提出更具有建設性的建議,是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第二,互聯網討論與虛擬性也會導致廣大公眾的公共責任缺失。雖然互聯網的虛擬性給公民一個自由平等的平臺,但是也因為這種虛擬性的存在造成許多公民發表缺乏道德水準的話語,缺乏公共責任。而真正具有客觀理性思考的言論也需要公民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網絡的即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公民片面的看問題。在這種匿名的熔爐中,大部分人更喜歡簡單的信息,公民隨意發言,大部分嚴重跟風,逐漸討論方向完全偏離真正意義上的協商主題,這也就體現不了協商民主的價值訴求。有些公民在發表言論的時候帶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情緒波動比較大,這就也使得協商民主在內容上來說無價值。
三、互聯網+新時代協商民主的思考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根植于我國傳統文化中,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中逐漸形成理論、實踐和制度基礎。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網絡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產生一定的正效益。它實現了公民直接參政的途徑,使協商民主從理想變為可能。但是在這樣用網絡搭接的世界中,網絡與協商民主也也會產生一定的負效益。在線協商民主走向了困境中,使得協商民主的價值訴求與理想背離。因此,網絡協商民主的正與負是辯證的機制。
第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根據其獨特的國情選擇的一種民主制度。而協商民主同選舉民主一樣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從宏觀角度來說,政府應該加強互聯網制度的規范和監督作用。作為一種由陌生人到陌生人隨時隨地相互聯系的平臺,網絡這種廣泛性讓公民提高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但是也可能使得公民的政治表達與公民的道德責任相背離。公民沒有考慮隨意、膚淺的發言對互聯網造成虛擬的輿論與后果。因此要對網絡這個工具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制度的設計與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協商民主的有效進行。同時要提高公民的參政議政的政治素養與責任感。一方面培養公民的理性思維與意識,要積極引導公民對多種多樣的信息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辨別。另一方面培養公民的大局意識與合作精神,要保證公民把集體的利益建放在第一位。
第二,要避免貧富差距造成的信息落差。我們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百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種貧富差距造成的信息落差。貧富差距會造成社會分層,所以從宏觀角度來說,政府正在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有些公民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一是年齡分層,二是受教育程度分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讓公民都能加入到協商民主的討論中,針對年齡分層要加大宣傳在線協商民主的力度,吸引40歲以上的公民。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針對受教育程度,可以在縣、鄉提供免費的公益信息技術講授課程,吸引大量的教育程度較低的公民加入,給他們信息技術的幫助。這樣就全方位的保證了公民的合法利益。
總之,我們要敢于嘗試新的事物,網絡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正在探索中,它的優點在于公民的政治參與主體的擴大是毋庸置疑的。網絡只是在為協商民主提供一個參與形式,但絕不能割裂與面對面的協商民主的關系。雖然每一種參與形式都有缺點,但如果能做到兩者有機結合,不割裂,不背離,將“陌生人—陌生人”與“熟人—熟人”相結合,這將更有利于協商民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亮紅.簡論習近平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思想的發展[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6(02):33-35.
[2]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8.
[3]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07:1).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728.htm.
[4] 張光輝.協商民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5(03):39-42.
作者簡介:孫佳環(1995- ),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政黨與協商民主。